饰法
shì fǎ
  • 拼 音:shì fǎ
  • 注 音:ㄕㄧˋ ㄈㄚ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餙法”。整饬法度。饰,通“ 飭 ”。 汉 贾谊 《过秦论下》:“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 唐 阎伯璵 《弹碁局赋》:“良工餙法以修身,小人耻射以作翫。”

  • 基本含义
    指对事物的描述或描绘过于华丽、夸张,违背了真实的本质。
  • 详细解释
    饰法是由“饰”和“法”两个词组成的成语。“饰”表示装饰、修饰,而“法”表示方法、手段。饰法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对事物的描述过于夸张、华丽,违背了真实的本质。这种行为是为了迎合别人的眼光或者增加自己的面子,而不是真实地展现事物的真相。
  • 使用场景
    饰法一词常用于贬义,用来批评那些过分修饰、夸大事实的人或行为。它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言语、行为上过于虚饰,不真实地描绘事物的情况。例如,在政治演讲中,演讲者可能会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吸引听众的注意,这就是一种饰法的表现。
  • 故事起源
    饰法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平准书》中。这篇文章描述了秦始皇时期,一位名叫李斯的官员向秦始皇建议使用饰法来修饰秦朝的法律。李斯认为,通过修饰法律,可以使人们对法律更加敬畏,从而达到控制民众的目的。然而,这种饰法的行为最终导致了秦朝法律的不公正和滥用,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 成语结构
    Subject + 饰法
  • 例句
    1. 他的演讲充满了饰法,听起来很华丽,但实际上没有实质性的内容。2. 这篇文章过于饰法,把事实夸大了很多倍。3. 她的外表看起来很美丽,但实际上只是饰法,内在并不出色。
  • 记忆技巧
    可以将饰法与“修饰”和“方法”两个词联系起来,表示对事物的夸张修饰和虚饰。可以想象一个人正在用华丽的装饰品和夸张的动作来修饰一件普通的物品,从而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饰法是中国语言中的一个重要成语,它提醒人们要真实地看待事物,不要被虚饰所迷惑。在学习其他成语时,也可以注意其中是否存在类似的修饰行为。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画画总是饰法太多,画出来的花朵都没有真实的颜色。2. 初中生:这篇文章的描写太饰法了,读起来很不真实。3. 高中生:政治家在演讲中常常使用饰法,以吸引选民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