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耳
tiē ěr
  • 拼 音:tiē ěr
  • 注 音:ㄊㄧㄝ ㄦ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耳朵下垂,驯服的样子。 唐 韩愈 《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明 方孝孺 《杨乔赞》:“捕虎者未尝畏其为虎,故帖耳妥尾,而惟吾之擒。知其为虎而畏之,则必为所噬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潍水狐》:“驴之为物龎然也……倘执束芻而诱之,则帖耳辑首,喜受羈勒矣。”
    (2).贴近耳边。 宋 梅尧臣 《戏答持烛之句依韵和永叔》:“红烛射眸从结客,清歌帖耳苦怜翁。”

  • 基本含义
    形容人言听计从,完全听从别人的意见或指示。
  • 详细解释
    帖耳的字面意思是“贴着耳朵听”。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完全听从别人的意见或指示,毫无意见和反抗之意。这种听从可以是出于对别人的尊重,也可以是出于自己对某个人或某个事物的崇拜和追随。
  • 使用场景
    帖耳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某个人或某个事物的绝对听从,毫无顾虑地完全接受和执行别人的意见或指示。常见的使用场景包括:1. 形容学生对老师的言传身教完全听从,没有任何质疑和反抗。2. 形容员工对领导的决策和安排完全听从,毫不犹豫地执行。3. 形容崇拜某个偶像的粉丝对其言行完全听从,盲目追随。
  • 故事起源
    帖耳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名叫战国时期的大将军白起。相传有一次,白起召集了一群将领商讨战略,但其中一位将领却对白起的计划提出了异议。白起不悦,当场斩杀了这位不听指挥的将领,并对其他将领说:“你们要像耳朵一样贴着我听话。”从此,帖耳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用来形容人们对上级的绝对听从。
  • 成语结构
    帖耳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帖”是动词,意为“贴着”;“耳”是宾语,意为“耳朵”。
  • 例句
    1. 他对老师的话完全帖耳,从来不敢有任何异议。2. 这个员工一向帖耳听从领导的安排,所以深受领导的赏识。3. 她对她崇拜的偶像完全帖耳,无论偶像做什么她都觉得是对的。
  • 记忆技巧
    记忆帖耳这个成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 将“帖”和“耳”分开记忆,帖字形似人贴在一起的样子,耳字是耳朵的意思。2. 可以想象一个人贴着耳朵听,完全听从别人的指示。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帖耳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听从相关的成语,例如:1. 人云亦云:形容人们盲目跟风,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2. 言听计从:形容人完全听从别人的意见或指示。3. 心悦诚服:形容心甘情愿地接受别人的意见或指示。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什么,我们都帖耳听从,不敢有任何违反规定的行为。2. 初中生:班长交代的任务我们都帖耳听从,毕竟他是我们的领导。3. 高中生:老师的建议我们都帖耳听从,因为她是资深教师,经验丰富。4. 大学生:导师的指导意见我们都帖耳听从,毕竟他是我们的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