慨愤
kǎi fèn
  • 拼 音:kǎi fèn
  • 注 音:ㄎㄞˇ ㄈㄣ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犹愤慨。《宋书·武帝纪上》:“公命世英纵,藏器待时,因心资敬,誓雪国耻,慨愤陵夷,诚发宵寐。”《北齐书·独孤永业传》:“初闻 晋州 败,请出兵北讨,奏寝不报, 永业 慨愤。”

  • 基本含义
    形容心情激愤、慷慨悲愤。
  • 详细解释
    慨愤是指对不公平、不义之事感到愤怒和悲痛。这个词语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激愤和义愤的情感。
  • 使用场景
    慨愤常用于文学作品、演讲、评论等场合,用以表达对社会不公、不义行为的谴责和愤怒。
  • 故事起源
    《诗经·小雅·车攻》中有一句“慨彼君子,激愤忧思”,其中“慨彼”即为慨愤的意思。后来,这个词语逐渐被用来表示对不公平、不义之事的愤怒和悲痛。
  • 成语结构
    慨愤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慨”和“愤”。
  • 例句
    1. 他看到那些贫苦的人,心中慨愤难平。2. 在社会不公的现象面前,他感到慨愤交加。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慨愤”与激愤的情绪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自己面对不公平、不义之事时内心的愤怒和悲痛,加深对该成语的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慨愤相关的成语,如“义愤填膺”、“义愤填膺”等,以扩展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看到别人欺负弱小的孩子,我感到慨愤不已。初中生:面对社会不公平的现象,我内心慨愤万分。高中生:对于腐败现象的存在,我感到慨愤难平。大学生及以上:在追求公平正义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心怀慨愤,勇敢地发出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