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 音:kū cháng
- 注 音:ㄎㄨ ㄔㄤˊ
- 繁体字:
-
- 基本解释
见“ 枯肠 ”。
-
- 基本含义
- 形容事物枯萎、干瘪。
-
- 详细解释
- 枯膓是由“枯”和“膓”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枯”表示干燥、干枯,而“膓”则表示肉体或事物的干瘪。枯膓一词形容事物因干燥而失去水分,变得干瘪、枯萎。
-
- 使用场景
- 枯膓一词常用于形容植物、动物或其他事物因干旱、缺水或长时间未得到滋润而变得干瘪、枯萎。也可用于比喻人的精神状态或生活状况的枯槁。
-
- 故事起源
- 关于枯膓的故事并不多见。根据一些文献记载,枯膓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宋时期的《文选·刘义庆》一书中。具体的故事起源尚不清楚,但可以推测这个成语可能是通过对自然界中干燥、干瘪的事物的观察而形成的。
-
- 成语结构
- 枯膓的结构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没有特殊的语法结构。
-
- 例句
- 1. 这些花朵因为长时间没有浇水,已经变得枯膓了。2. 她的脸色苍白而枯膓,看起来精神不振。
-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枯膓”与干燥、枯萎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记忆。例如,想象一片干旱的沙漠,上面的植物因缺水而变得枯萎干瘪,就像“枯膓”一词所描述的。
-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枯膓相关的成语,如“枯木逢春”、“干瘪如柴”等,以扩展对干燥、干枯事物的描述。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夏天来了,花朵因为没有水变得枯膓了。2. 初中生:他因为长时间不运动,变得枯膓而无精打采。3. 高中生:这个地区因为长期缺水,农作物都变得枯膓了。4. 大学生:经历了一场失败后,他的心情变得枯膓,没有了往日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