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白
jǔ bái
  • 拼 音:jǔ bái
  • 注 音:ㄐㄨˇ ㄅㄞ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举杯告尽。犹干杯。 宋 张表臣 《珊瑚钩诗话》:“饮酒痛釂,谓之举白。” 清 黄遵宪 《渡辽将军歌》:“酒酣举白再行酒,拔刀亲割生彘肩。”
    (2).泛指饮酒或进酒。 唐 韩偓 《秋深闲兴》诗:“把钓覆棋兼举白,不离名教可颠狂。” 宋 王禹偁 《送密直温学士西京迁葬》诗:“留守开筵亲举白,故人垂泪看焚黄。”
    (3).指罚酒。白,大白,用以罚酒的杯子。 汉 刘向 《说苑·善说》:“ 文侯 饮而不尽釂, 公乘不仁 举白浮君。”《文选·左思<吴都赋>》:“里讌巷饮,飞觴举白。” 刘良 注:“大白,杯名。有犯令者,举而罚之。” 宋 苏轼 《赠孙莘老》诗:“若对青山谈世事,当须举白便浮君。”
    (4).揭发;报告。《汉书·杜钦传》:“假令 丹 ( 师丹 )知而白之,此诬罔罪也;不知而白之,是背经术、惑左道也:二者皆在大辟,重於 朱博 、 孙宏 、 陈咸 所坐。 方进 终不举白。” 三国 魏 曹操 《步战令》:“诸部曲者,各自按部陈兵疏数。兵曹举白。”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白莲教》:“ 杨 急起捉其臂曰:‘客请少停,有密事举白。’”

  • 基本含义
    指为了追求完美,不留任何瑕疵或错误。
  • 详细解释
    举白源于古代中国的绘画技法,意为画家在作画时将纸张留白处也加以利用,不留下任何瑕疵或错误。这个成语后来引申为追求完美,不容忍任何缺陷或错误的意思。
  • 使用场景
    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追求完美,不容忍任何错误的态度和行为。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件事情或工作做得非常完美,没有任何瑕疵。
  • 故事起源
    相传,古代有一位画家名叫张白,他的画技非常高超,每一幅画都画得非常完美,没有任何瑕疵。有一天,他遇到一位艺术家,艺术家称赞他的画作非常出色,问他的画作是如何能够达到如此完美的境界。张白告诉他,他在作画时会举白,即将纸张留白处也加以利用,不留下任何瑕疵或错误。这样的故事流传下来,举白成为了形容追求完美的成语。
  • 成语结构
    动宾式,动词“举”表示举起,宾语“白”表示白纸,表示将纸张上的白色部分也加以利用。
  • 例句
    1. 他对自己的工作要求非常高,总是举白,不容忍任何错误。2. 这个项目经理对项目的每一个细节都举白,确保没有任何瑕疵。3. 她的演讲非常出色,没有任何错误,可以说是举白的。
  • 记忆技巧
    可以将“举白”与画家在作画时将纸张留白处也加以利用的意境联系起来,想象一个画家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不容忍任何瑕疵或错误的态度。
  •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更多与绘画相关的成语,如“画蛇添足”、“落笔有神”等,以丰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要做作业要举白,不能有错别字。2. 初中生:我参加比赛的时候,一定要举白,不能有任何失误。3. 高中生:写作文的时候,要举白,保证文章的逻辑清晰,没有任何错误。4. 大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的时候,要举白,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没有任何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