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悟
mǐn wù
  • 拼 音:mǐn wù
  • 注 音:ㄇㄧㄣˇ ㄨ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亦作“ 敏晤 ”、“ 敏寤 ”。犹聪明。《梁书·萧洽传》:“ 洽 幼敏寤,年七岁,诵《楚辞》略上口。”《北齐书·文襄帝纪》:“﹝ 高澄 ﹞就 杜询 讲学,敏悟过人, 询 甚叹服。”《新唐书·白居易传》:“ 居易 敏晤絶人,工文章。”《新唐书·裴识传》:“识字通理,性敏晤,凡经目未始忘。” 宋 苏舜钦 《广陵郡太君高氏墓志铭》:“夫人幼敏悟,闻人诵诗书,一过耳尽记不忘。”《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 东坡 听念,大惊道:‘吾妹敏悟,吾所不及!若为男子,官位必远胜于我矣。’”
    (2).犹觉悟。 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这样,她也恍恍惚惚地敏悟:‘还是早些脱离罢,她简直探子一样地监视着我了。’”

  • 基本含义
    指人的思维敏捷,理解力强,能够迅速领悟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 详细解释
    敏悟是由“敏”和“悟”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敏”意为敏捷,反应迅速;“悟”意为领悟,理解。“敏悟”指一个人思维敏捷,理解力强,能够迅速领悟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 使用场景
    敏悟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智慧和理解力。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在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或学习方面的能力出色。例如,在学术界、职场、教育领域等各个场景中,敏悟都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 故事起源
    关于敏悟的故事有很多,其中一则故事是关于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墨子。据说墨子小时候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敏悟。有一次,他的父亲给他看一块石头,问他石头的颜色是什么。墨子回答说:“黑色。”他的父亲摇了摇头,告诉他石头是白色的。墨子不信,于是他找来一块镜子,把石头放在镜子上一照,果然发现石头是白色的。这个故事说明了墨子的敏悟和善于思考的能力。
  • 成语结构
    敏悟是一个形容词+动词的结构,形容词“敏”表示敏捷,动词“悟”表示领悟。
  • 例句
    1. 他对数学问题非常敏悟,总能迅速理解。2. 她的敏悟让老师非常赞赏。
  • 记忆技巧
    要记住敏悟这个成语,可以把“敏”和“悟”两个字分开记忆。敏捷的意思就是反应迅速,而悟则表示领悟,理解。所以敏悟就是指一个人思维敏捷,能够迅速领悟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敏悟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智慧和理解力相关的成语,如“聪明才智”、“洞察一切”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是个敏悟的孩子,学习进步很快。中学生:她的敏悟让老师对她刮目相看。大学生:他在课堂上的敏悟让同学们都佩服不已。成年人:他的敏悟使他在工作中能够迅速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