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头
qiáng tóu
  • 拼 音:qiáng tóu
  • 注 音:ㄑㄧㄤˊ ㄊㄡ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墻头”。1.围墙的上端。 唐 于鹄 《题美人》诗:“ 秦 女窥人不解羞,攀花趁蝶出墙头。” 宋 欧阳修 《斋宫感事寄原甫学士》诗:“曾向斋宫咏麦秋,緑阴佳树覆墙头。” 凌力 《星星草》第十一章:“二百名弟兄架着长梯,呐喊着攻上墙头。”
    (2).墙上。 任光椿 《戊戌喋血记》第十三章:“他心潮未平,站起身来,取下墙头挂着的那把乌龙青霜剑,迈步向庭院中走去。”

  • 英文翻译

    1.the top of a wall

  • 基本含义
    指犹豫不决、摇摆不定的态度或立场。
  • 详细解释
    墙头成语源自于农村的围墙,墙头是指围墙的顶端。墙头成语形容一个人在两个或多个立场之间犹豫不决,无法做出明确的选择或表态。这种态度或立场摇摆不定,既不站在一边,也不站在另一边。
  • 使用场景
    墙头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两个互相对立的立场或观点之间犹豫不决,无法做出决策或表态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没有明确的立场或态度。
  • 故事起源
    墙头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故事中,有一个人因为害怕得罪任何一方,所以他一直站在墙头,无法做出决定。这个故事后来被人们引申为形容一个人在两个立场之间犹豫不决的状态。
  • 成语结构
    墙头成语由“墙”和“头”两个字组成,表达了一个人犹豫不决、摇摆不定的态度。
  • 例句
    1. 他在这个问题上总是墙头派,无法做出决定。2. 她对两个工作机会都很感兴趣,但一直摇摆不定,真是个墙头人。3. 这个政治家经常在不同的议题上摇摆不定,被批评为墙头派。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想象一个人站在围墙的顶端,左右观望却无法下定决心,来帮助记忆墙头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墙头成语相关的成语,例如“墙倒众人推”、“墙有耳”等,可以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知道要选择去游乐园还是去动物园,真是墙头派。2. 初中生:他在两个朋友之间犹豫不决,一直摇摆不定,真是个墙头人。3. 高中生:政治课上,他总是站在中立的立场上,被同学们戏称为墙头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