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声
wā shēng
  • 拼 音:wā shēng
  • 注 音:ㄨㄚ ㄕㄥ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蛙的叫声。 唐 张籍 《过贾岛野居》诗:“蛙声篱落下,草色户庭间。” 南唐 伍乔 《何明府见访》诗:“马嘶穷巷蛙声息,辙到衡门草色开。” 宋 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稻花香里説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元 杨载 《赠孙思顺》诗:“薰风池馆蛙声老,落日帘櫳燕子飞。”

  • 基本含义
    指平凡而不起眼的声音或言语。
  • 详细解释
    蛙声一词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只蛤蟆在井底,它以为自己的蛙声是天下最大的声音,因为它从未离开过井底,没有见识过外面的世界。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自以为是、目光短浅,只看到自己小圈子里的事物,不知道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 使用场景
    蛙声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那些自以为是、目光短浅的人。比如,当有人过于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愿意倾听他人意见时,可以使用蛙声来形容他。
  • 故事起源
    蛙声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庄子·逍遥游》中的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庄子写道:“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戚戚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 成语结构
    蛙声这个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蛙”和“声”。其中,“蛙”指的是蛤蟆,是一个形象化的比喻;“声”则表示声音。
  • 例句
    1. 他总是自以为是,只听见自己的蛙声,不肯听取别人的意见。2. 这个人太蛙声了,只顾自己的小圈子,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蛤蟆在井底里,发出自以为是的声音,但其实它只是一个小小的蛤蟆,声音并不大。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你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的寓言故事感兴趣,可以阅读《庄子》这本书,其中有很多有趣的寓言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不喜欢和那个蛙声的同学一起玩,他总是自以为是。初中生:老师总是只听取那些蛙声的同学的意见,不肯听我们的建议。高中生:这个政府官员太蛙声了,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完全不顾百姓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