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拼音:
拼音:
注 音:
繁体字: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开始后,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全面侵略战争。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都以不同方式投入了抗日救国斗争。鲜为人知的是,有两位爱国老人张一麟与李根源曾发起创立“老子军”,在当时传颂一时,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日的信心。
老子军-由来
“老子军”发起人之一的李根源
抗日战争时期,国难当头,眼看着日本人在国土上肆虐横行胡来,而且战事不济,同胞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苏州的两位老人张一麟、李根源就要组织一支“老子军”上前线与鬼子拼命。
抗日战争爆发时,张一麟已是年逾古稀,李根源也年近花甲,但这两位志在千里的伏枥之老骥于国难当头之际,壮怀激烈,以笔为枪,共同创办《斗报周刊》,义愤填膺地号召全国人民坚决斗争抗战到底,不获全胜决不罢兵。张一麟以“江东阿斗”为笔名,撰写发刊词,呼吁当局倡行“三不主义”,即不不抵抗,不签订丧权辱国之条约与不压制舆论,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民国元老蔡元培等人对该刊极为重视,认为其是催国人奋进以抗战之号角。
1937年8月中旬,日军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将战火燃烧到苏州附近的上海一带。上海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在上海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开始了历时3个月之久的淞沪抗战。张一麟与李根源一方面在苏州组织“抗日治安会”,将大宗募集来的棉衣、食物、药物输送到上海,支援浴血抗战的将士;另一方面,为发动老年人也象青壮年那样积极投入抗日救国斗争,进一步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他们二人与各界爱国人士协商,筹建了一支以老年爱国者为成员的抗日“老子军”,到战场上去真刀真枪地与日本侵略者战斗。
老子军-组织者
张一麟,字仲仁,江苏吴县人,1867年生。他在清末考中经济特科,民国初年,历任中央政府的机要局长、教育总长等高官显职;袁世凯策动帝制,他南返回到苏州蛰居,时人尊称为“仲老”。
一为李根源,1879年生,早年留学日本学陆军,参加同盟会,后回国任云南陆军讲武堂总办,与朱德有交情,1911 年10月武昌起义后,他与蔡锷等人发动重九起义;袁世凯称帝,他又参加护国斗争;20年代初曾任北洋政府的农商总长与代总理;晚年居住苏州,因他字印泉,时人尊称为“印老”。
张、李二人同住苏州城中,志趣相投,又都曾在北京北洋政府中任过高官,故交往甚密,均为海内人士敬重,有“吴下二老”之誉。
老子军-经过
“老子军”军统(即总司令)马相伯
张一麟等人在报刊上公开发布关于“老子军”的成立宣言与规则草案等。《宣言》主要宣布“老子军”的成立原因与目的意义,《规则》草案则包括宗旨、组织、目的、军制、职务、资格、奖励、惩罚等11项。
“老子军”的《宣言》与《规则》草案在报上公布后,张一麟与李根源等人就开始正式组建“老子军”,他们商推已经98岁高龄的德高望重的爱国老人马相伯(复旦大学创始人)为“老子军”的军统(即总司令),张一麟为副军统,又推选曾义捐百万元作抗日经费的云南古稀老人李恒升为军需长(即后勤部长),李根源则为参谋长。98岁的马相伯挂帅,如此高龄的总司令着实世所罕见。
筹组“老子军”的消息在各大报刊载后,立即在全国激起了热烈的反响。广大人民为之鼓舞:老年人喜形于色,纷纷来电来信要求报名参加,青壮年也受到激励,连妇女儿童也热烈响应。抗日爱国的呼声响彻大江南北与长城内外。1937年9月中旬,此事传到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于9月16日致电张一麟,一方面称张一麟等人“创设老子军,壮气磅礴,足以振励国人”,“登高之呼,懦夫立志,国家固已受赐不浅矣”;但另一方面又指出“军事组织,贵在严整,军事名称,未可轻用”,明确阻止成立“老子军”。这样“老子军”遭遇难产,未能建成,终成憾事。
老子军-规则草案
一、宗旨 青年有同志军则老人应有老子军缘少者壮者前程远大为日方长者若多牺牲未免可惜至老者忝在父兄理宜奉率以年无论如商贾早有赢利折阅本在意中视死如归是其天职故取吴中范希文小范老子之意创为本军草案。
二、组织 本军各省市同志皆可自由加入惟性别暂以男子为限(以老妇多裹足者)
三、目的 本军以敢死为目的凡青年不必牺牲者则本军当代之但老者于跑步跳高使用枪械等均难以及格故一概免其训练
四、军制 满六十岁以上者为合格未满六十岁而在五十五岁至五十九岁为预备军五十岁至五十四岁为续备军。
甲、设军统一人推年岁最高之九八老人马相伯先生为之,
乙、设军需长一人推云南古稀老人李恒昇慨捐百万元者为之丙、设军法处长一人推全国法律名家为之
丁、社参谋长一人以全国信仰之有军事学识者为之
戊、其他军职以后续订单不适用于老子军者力避之
五、职务
甲、燃点雷电之发动机关与敌人拼命而不得生还者
乙、破坏敌人之重工业军械须与之俱毙而不得生还者
丙、凡一切不用齐力而决死者丁、抗议本国后方军人之欺压民众者(以军令所未许可为限)
戊、裁制土豪劣绅之鱼肉平民者
六、下列各项不得为本军人员
甲、会燃鸦片而未曾戒绝者 乙、有痿痹瘖声等残疾者(但有特长者不限)
丙、临决死之时而退缩不前者(惟军统不亲前敌以示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