阍侍
hūn shì
  • 拼 音:hūn shì
  • 注 音:ㄏㄨㄣ ㄕ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守门的奴仆。 唐 李商隐 《为举人上翰林萧侍郎启》:“顷者曾干閽侍,获拜堂皇。”

  • 基本含义
    指守候、监视、守卫。
  • 详细解释
    阍侍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阍”指的是门卫,负责看守门户;“侍”指的是侍候、服侍。阍侍的意思是指守候、监视、守卫。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人们守护、看守某个地方或人物的行为。
  • 使用场景
    阍侍通常用于形容人们守护、看守某个地方或人物的情景。比如,可以用来形容警卫官员守卫国家的行为,也可以用来形容家人守护病人的行为。
  • 故事起源
    阍侍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国的传说故事《西汉漢武帝》。故事中,汉武帝出征匈奴,留下了一个阍侍在宫中看守皇后。阍侍尽职尽责地守护皇后,直到汉武帝平安归来。因此,阍侍成为了守卫、看守的象征。
  • 成语结构
    阍侍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 例句
    1. 警卫们整夜阍侍在总统府门口。2. 姐姐生病住院期间,妹妹一直阍侍在她的身边。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阍侍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阍侍,守卫着某个重要的地方或人物。将这个情景与成语的含义联系起来,有助于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阍侍相关的成语,例如“门可罗雀”、“守株待兔”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阍侍在门口等待妈妈下班。2. 初中生:警卫们阍侍在校门口确保学生的安全。3. 高中生:他整夜阍侍在实验室,保护着重要的研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