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综合症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学者综合症 - 简介

    Kim Peek 电影雨人的原型 具有超常的记忆力

    学者综合症(Savant-Syndrome)是指有认知障碍,但在某一方面,如对某种艺术或学术,却有超乎常人的能力的人。自闭患者中有10%是学者综合症(故称自闭学者,Autistic savant),大脑损伤患者中则约1/2000的机率。(50% 自闭症患者, 50%大脑损伤患者)。他们的IQ大部分低于70,但在一些特殊测试中却远胜于常人,故俗称为白痴天才(Idiot Savant)。他们的天赋有多种不同的形式,有演奏乐器、绘画、记忆、计算及日历运算能力。美国电影《雨人》中的“雨人”就是一个典型的学者综合症,他对数字的计算能力和记忆力非常惊人。

    学者综合症 - 自闭的天才

    最初提出“学者综合症”(Savant Syndrome)的人是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的精神科医生Darold Treffert。他认为,学者综合症是指个人存在严重的认知障碍、自闭症或者其他心理疾病,但却拥有与他的障碍全然相对的,甚至十分惊人的心理运作能力,比如“过目不忘”、口算能力超强或超强艺术创造力等等。

    Treffert认为,在学者综合症的患者中,有50%的人都会受到自闭症的困扰,而另外的50%则具有智障或其他脑损伤的特征。根据这两个特征,他也将“学者综合症”分为了“智障学者”和“自闭学者”。

    “智障学者”(Idiot Savant)一词最早是由唐氏综合症的发现者Langdon Down所使用的,不过人家当时可不是歧视这些人,因为Idiot这词在那会儿仅仅指在社会生活上无法承担责任的人。不过最近几年因为Idiot这词增加了不少负面意义,所以就以“智障学者”来代替了。《异次元杀阵》(Cube)里的智障数学天才就是这类患者的典型例子。

    而“自闭学者”(Autistic Savant)则是指一些患有自闭症的人,他们可能会具有极强的数字记忆能力、美术或音乐等特殊能力。不过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自闭患者都是“自闭学者”,也并非所有的“学者综合症”患者患有自闭症。

    学者综合症 - 原理

    关于“学者综合症”的成因至今也没有定论,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左脑损伤假说”。也就是说,患者大脑的左半球,也就是“负责”进行社交的这一边所遭受的损伤,会引起右脑半球,也就是“处理”资讯的这一边异常的发达。

    在“学者综合症”的患者中,男性的比例要大大高于女性。对于这个现象,美国哈佛大学的神经科医师Geschwind认为,由于大脑的左半球发育的比右半球较慢,所以在孕期也就会有更多的可能受损。而对于男性胎儿来说,血液中的睾丸酮会延缓神经生长,并有很大机会损伤左半球。在对一些学者综合症患者的断层造影(SPECT)时也发现,他们右脑半球的血流量的确比常人有所增加。

    学者综合症 - 案例

    机械记忆能力:电影《雨人》的原型Kim Peek就是这样一位“活体百科全书”,他熟记超过7600本书,可以说出经过的美国每个都市、城镇或是郡县的高速公路编号,还包括电话及邮政的区域号码、电视台的代号,以及当地的电话网络公司名称。

    心算能力:这包括日历的推算,以及一些其他重复算式的计算等等。在1789年,有“美国精神医学之父”称呼的Benjamin Rush,描述了一位具有闪电般快速计算能力的Fowler先生,当问他活了70年17天又12个小时的人总共活了多少秒钟,富勒花了一分半钟就得出正确的答案:2210500800秒——他甚至把其中17个闰年都考虑进去了。

    音乐、美术或体育才能:相信“舟舟”大家都不陌生吧?具有音乐天分但智商很低的胡一舟就是“智障学者”的典型。

  • 基本含义
    指某些学者过于注重学术研究而忽视实际生活问题的现象。
  • 详细解释
    学者综合症是一个用来形容学者们过于专注于学术研究,而忽视了实际生活问题的现象。这种现象通常表现为学者们对于某一特定领域的知识非常专业,但对其他领域的知识相对薄弱。学者综合症可能导致学者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缺乏全面的视野和能力。
  • 使用场景
    学者综合症常常用来形容过于专注于某个领域的专家或学者。比如,当一个学者在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时,只考虑到了自己所熟悉的领域,而忽略了其他因素时,我们可以说他患有学者综合症。
  • 故事起源
    学者综合症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不太明确,但据传说,它可能源于古代儒家学者对于专注于学术研究而忽视实际问题的批评。儒家强调学者应该关注实际生活,并将学术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而不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
  • 成语结构
    学者综合症由三个词组成,分别是“学者”、“综合”和“症”。其中,“学者”指代学者或专家,“综合”表示综合性的能力,而“症”表示一种病态的状态。
  • 例句
    1. 他患有学者综合症,对于实际问题一窍不通。2. 这位教授很有学者综合症,只关心自己的研究领域,对其他问题毫无兴趣。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学者综合症与过度专注于学术研究而忽视实际生活问题的现象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学者坐在书桌前,埋头苦读,而周围的生活问题被忽视掉了,形成了学者综合症。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学者综合症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学者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和社交能力,以及如何平衡学术研究和实际问题的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老师患有学者综合症,她只会教书,不会玩游戏。2. 初中生:我哥哥上大学后变得很专注,有点像学者综合症。3. 高中生:他的学者综合症让他在考试中表现出色,但在社交方面有些不擅长。4. 大学生:我在研究生院里遇到很多患有学者综合症的同学,他们对学术研究非常热衷,但对社会实践不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