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踏
zhuǎn tà
  • 拼 音:zhuǎn tà
  • 注 音:ㄓㄨㄢˇ ㄊㄚ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宋 时歌舞表演形式的一种。演出分为若干节,每节一诗一词,唱时伴以舞蹈。开演前有“勾队词”,大都用骈体文数句;表演结束后有“放队词”,大都是七绝一首。现存“转踏”曲词有《调笑集句》、 郑仅 《调笑》等。 宋 曾慥 《<乐府雅词>序》:“九重传出,以冠于篇首,诸公转踏次之。” 王国维 《宋元戏曲考·宋之乐曲》:“其歌舞相兼者则谓之传踏,亦谓之转踏,亦谓之缠达。 北宋 之转踏恒以一曲连续歌之,每一首咏一事,共若干首,则咏若干事。然亦有合若干首而咏一事者。”

  • 基本含义
    原指马匹在奔跑中转身踏地,形容速度极快。后引申为转瞬之间,形容时间极短。
  • 详细解释
    转踏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转”表示转动,第二个字“踏”表示踩踏。这个成语最初用来形容马匹在奔跑中转身踏地的场景,形容速度极快。后来,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引申为转瞬之间,形容时间极短,比喻事情发生得非常快。
  • 使用场景
    转踏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时间过得非常快,或者形容某个事件发生得非常迅速。例如,在工作中,当某个任务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时,可以说时间转踏得很快。另外,转踏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的动作迅疾敏捷,例如,他转踏间就冲到了终点线。
  • 故事起源
    转踏这个成语最初出自《左传·昭公十四年》,故事中描述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公子重耳在楚国被困的情景。当时,公子重耳被楚国囚禁在一座高台上,没有任何逃离的机会。但是,公子重耳非常渴望回到鲁国,于是他决定用一种非常危险的方式逃跑。他在高台上找到了一匹马,然后骑上马背,一口气疾驰而下。在马匹奔跑的过程中,公子重耳转过身来,用力踩踏着地面,凭借这个动作,他成功地跳过了一道道险峻的山谷。这个故事中的“转踏”就是指公子重耳在马匹奔跑中转身踏地的场景,后来这个成语就被引申为形容速度极快或时间极短。
  • 成语结构
    转踏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声成语,第一个字“转”是动词,表示转动;第二个字“踏”是动词,表示踩踏。
  • 例句
    1. 时间转踏得太快了,转眼间就到了年底。2. 他的反应非常快,转踏间就躲过了对手的攻击。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想象一匹奔驰的马匹,在瞬间转身踏地的场景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将这个场景形象化地描绘在脑海中,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学习更多与时间和速度相关的成语,例如“光阴似箭”、“一去不复返”等,以丰富自己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课间转踏间,同学们都跑到操场上玩耍了。2. 初中生:他在比赛中转踏间就冲过了终点线。3. 高中生:时间转踏得太快了,我还没来得及完成作业就已经到了晚上。4. 大学生:转踏间,他迅速反应,躲过了对手的攻击。5. 成人:工作中,他总是能在转踏间完成任务,效率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