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门
guó mén
  • 拼 音:guó mén
  • 注 音:ㄍㄨㄛˊ ㄇㄣ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国门 guómén
    (1) [gate of the capital city]
    (2) 旧指国都的城门,也指守护城门的小神,也指边境;今指边防哨所和海关
    拒敌于国门之外
    (3) 比喻国家政策、规定
    打开国门,大胆吸收一切有用的东西

  • 详细解释

    (1).国都的城门。《周礼·地官·司门》:“司门掌授管键,以启闭国门。” 宋 吴幵 《优古堂诗话·手滑》:“ 富公 自 河北 还,及国门,不许入,未测朝廷意。”
    (2).泛指一般城门。 清 戴名世 《胡以温家传》:“一日,数十人操刀入县堂,拥 以温 出国门去。”
    (3).指国都城门的守门官。《周礼·地官·充人》:“凡散祭祀之牲,繫于国门,使养之。” 郑玄 注:“国门,谓城门司门之官。 郑司农 云:‘使养之,使守门者养之。’”
    (4).主城门之神。天子七祀之一和诸侯五祀之一。《礼记·祭法》:“王为羣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国门……诸侯为国立五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国门……”
    (5).指国都附近要地。《旧唐书·牛徽传》:“ 岐 是国门, 茂贞 倔强,不顾祸患。万一蹉跌,挫国威也,不若渐以制之。”
    (6).指国家的边境。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三节:“可是,军事冒险主义者则坚决反对此种步骤,他们的主张是所谓‘御敌于国门之外’。”

  • 基本含义
    指国家的边境或国界。
  • 详细解释
    国门是由“国”和“门”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国家的边境或国界。在古代,国门是国家的象征,守卫国门是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因此,国门也引申为国家的尊严和颜面。
  • 使用场景
    国门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国家的边境或国界。它可以用来强调国家的尊严和颜面,也可以用来形容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此外,国门还可以用来比喻一个人的家庭、职业或个人领域的边界。
  • 故事起源
    成语“国门”的起源并没有具体的故事,它是根据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在古代,国门是国家的象征,守卫国门是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因此,国门也成为了国家的象征,代表着国家的尊严和颜面。
  • 成语结构
    国门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单字组成。
  • 例句
    1. 他毅然站在国门前,守护着祖国的安全。2. 政府加强了对国门的管理,确保了边境的安全。3. 这次会议将进一步开放国门,加强与外国的合作。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国门”这个成语与国家的边境或国界相关联,这样可以更容易记住其基本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国门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闭关自守”、“开放国门”等,以丰富对国门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看到了国门上升的国旗,感到无比自豪。2. 初中生:保卫国门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为国家的安全做出贡献。3. 高中生:只有开放国门,才能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4. 大学生:国门的守护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保护好国家的安全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