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饬
yǎ chì
  • 拼 音:yǎ chì
  • 注 音:ㄧㄚˇ ㄔ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雅饬 yǎchì
    [delicate and strengthening] 典雅整饬
    文辞雅饬

  • 详细解释

    (1).谓言行合礼制。 宋 欧阳修 《胡先生墓表》:“其餘散在四方,随其人贤愚,皆循循雅飭。” 明 唐顺之 《万古斋公传》:“诸子烝烝雅飭,规行矩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新郑讼》:“ 石公 为诸生时,恂恂雅飭。”
    (2).典雅严谨。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余读公集……其意气高迈,论思雅飭,慨然有 孔北海 之风。” 清 恽敬 《与李汀州书》:“﹝ 杨鸿臚 ﹞近体诗、古诗具见雅飭,古文则非所长。” 王闿运 《论唐诗》:“初 唐 诸家歌行,皆出 齐 梁 ,多以雅飭为宗,堆写陈典。”
    (3).犹雅致,美而不俗。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戛剑生杂记》:“生鱸鱼与新粳米炊熟……谓之鱸鱼饭。味甚鲜美,名极雅飭,可入林洪《山家清供》。”

  • 基本含义
    指言辞文雅、举止得体,端庄大方,具有高尚的气质和品质。
  • 详细解释
    雅饬是由“雅”和“饬”两个词组成的成语。雅指文雅、高尚;饬指整饬、修饰。雅饬形容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文雅、得体,举止端庄大方,具备高尚的气质和品质。
  • 使用场景
    雅饬常用于赞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得体、文雅高尚。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仪表端庄、谈吐优雅,或形容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深厚、品味高尚。
  • 故事起源
    关于雅饬的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载,但可以从古代文人雅士的修养和礼仪观念中找到相关的背景。在古代,文人雅士注重修身养性,追求高尚的品质和文雅的举止。因此,雅饬成为形容这种风度的成语。
  • 成语结构
    雅饬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他的言谈举止总是那么雅饬,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她不仅外表优雅,而且内在修养也很雅饬。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雅饬这个成语:1. 将“雅”和“饬”两个字分开记忆,理解其含义。2. 联想“雅”字的意思为高尚、文雅,而“饬”字的意思为整饬、修饰,从而理解成语的整体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雅饬相关的成语,如“雅正”、“雅量”等。同时,也可以学习与修养、礼仪相关的其他成语,拓宽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举止非常雅饬,像一个小绅士一样。2. 初中生:老师总是教导我们要言谈举止雅饬,树立良好的形象。3. 高中生:雅饬的品质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体现,不仅要注重外表,更要注重内在的涵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