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
zhú lín qī xián
  • 拼 音:zhú lín qī xián
  • 注 音:ㄓㄨˊ ㄌㄧㄣˊ ㄑㄧ ㄒㄧㄢ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魏 晋 之间 陈留 阮籍 、 谯郡 嵇康 、 河内 山涛 、 河南 向秀 、 籍 兄子 咸 、 琅邪 王戎 、 沛 人 刘伶 相与友善,常宴集于竹林之下,时人号为“竹林七贤”。见《三国志·魏志·嵇康传》“ 嵇康 文辞壮丽,好言 老 庄 而崇奇任侠”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谢 遏 诸人共道竹林优劣, 谢公 云:‘先辈初不臧贬七贤。’”亦称“ 竹林七子 ”。 唐 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诗:“竹林七子去道赊, 兰亭 雄笔安足夸。”

  • 基本含义
    指七位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贤人聚集在竹林中,相互切磋学问,互相鼓励,以追求真理和提高自己。
  • 详细解释
    竹林七贤是一个历史典故,源自东晋时期。七位贤人分别是嵇康、阮籍、刘伶、向秀、阮咸、王戎和嵇绍,他们都是当时的文学、哲学、音乐等领域的杰出人物。这七位贤人被称为竹林七贤,因为他们经常聚集在竹林中,进行学术交流和人生探讨。
  • 使用场景
    竹林七贤常用于形容一群志同道合、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人聚集在一起,互相学习、切磋和鼓励。也可用于形容一群有追求、有理想、有才华的人共同努力,追求真理和提高自己的境界。
  • 故事起源
    东晋时期,七位贤人嵇康、阮籍、刘伶、向秀、阮咸、王戎和嵇绍因不满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纷纷辞官隐居。他们在竹林中相聚,互相鼓励,以追求真理和提高自己。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竹林七贤的象征。
  • 成语结构
    主语+谓语+宾语
  • 例句
    1. 我们班上的几个同学经常一起学习讨论,真是像竹林七贤一样互相切磋,共同进步。2. 这个团队里的成员都是行业内的精英,他们在工作中像竹林七贤一样,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 记忆技巧
    可以将竹林七贤的故事和他们的名字进行联想,例如嵇康喜欢吹笛子,可以想象他在竹林中吹奏竹笛。阮籍是当时的文学家,可以想象他在竹林中写作。刘伶是有名的戏曲表演家,可以想象他在竹林中表演戏剧。通过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和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如果对竹林七贤和他们的故事感兴趣,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的生平和贡献。同时,也可以学习他们在文学、哲学、音乐等领域的成就和思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的几个好朋友经常一起学习,就像竹林七贤一样互相帮助,共同进步。2. 初中生:我们班的学习小组成员都很优秀,大家在一起学习就像竹林七贤一样互相鼓励,共同进步。3. 高中生:我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了一个学术研究小组,我们在一起就像竹林七贤一样互相切磋,追求学术进步。4. 大学生:我所在的学术社团有一群热爱学术的同学,大家在一起就像竹林七贤一样互相学习、互相启发,追求学术的深入。5. 成年人:我和几位朋友组成了一个读书俱乐部,我们每个月一次在一起讨论书籍,就像竹林七贤一样互相交流思想,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