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羊击鼓
xuán yáng jī gǔ
  • 拼 音:xuán yáng jī gǔ
  • 注 音:ㄒㄨㄢˊ ㄧㄤˊ ㄐㄧ ㄍㄨ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一种疑兵之计。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三:“ 开禧 用兵,诸将皆败,唯 毕再遇 数有功……尝与虏对垒,度虏兵至者日众,难与争锋。一夕拔营去,虑虏来相追,乃留旗帜於营,并缚生羊,置其前二足於鼓上,击鼓有声。虏不觉其为空营,復相持竟日。及觉欲追,则已远矣。” 元 人平话中名之曰“悬羊击鼓策”。《七国春秋平话》卷下:“却説 乐毅 引三千兵至 齐 寨,听金鼓响不入耳。小军报 乐毅 曰:‘乃空寨!’ 乐毅 急回。 石丙 曰:‘可攻之。’ 毅 曰:‘休!不知此计是悬羊击鼓策,吾失之矣!急回!你遭 齐 兵之计。’”

  • 基本含义
    指在关键时刻,采取一种不合理或冒险的行动,以期达到某种目的。
  • 详细解释
    悬羊击鼓的字面意思是将羊悬挂起来,然后敲击鼓声。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在重要时刻采取冒险或不合理的行动,以期达到某种目的。它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在关键时刻以不寻常的方式行动,冒险尝试,希望能够获得成功。
  • 使用场景
    悬羊击鼓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面临困境或重大挑战时,采取冒险的行动,希望能够逆转局势或达到预期的目标。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情境,比如工作、学习、竞争等等。
  • 故事起源
    根据传说,悬羊击鼓的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历史事件。相传,在战国时期,齐国的将军孙膑为了战胜强大的秦国军队,采取了一种非常不寻常的战术。他在战场上悬挂了一只羊,并敲击鼓声,制造了一种虚张声势的氛围。秦国军队被这种不寻常的行动吓到,以为齐军有巨大的力量,最终败退。从此,悬羊击鼓便成为了一个形容冒险行动的成语。
  • 成语结构
    悬羊击鼓是一个动宾短语,其中悬羊是动词短语,击鼓是宾语短语。
  • 例句
    1. 在考试前夜,他决定彻夜复习,悬羊击鼓地希望能够取得好成绩。2. 为了争取这个项目的合作机会,公司决定悬羊击鼓,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市场推广。
  • 记忆技巧
    记忆悬羊击鼓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 将悬羊与击鼓这两个动作形象地联想起来,想象一只羊被悬挂起来,然后敲击鼓声。2. 创造一个有趣的故事,将悬羊击鼓的场景和意义联系起来,以便更容易记忆。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悬羊击鼓相关的成语或其他类似的成语,比如悬梁刺股、画饼充饥等等。这些成语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它们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为了赢得比赛,他悬羊击鼓地练习了很多次。2. 初中生:考试前,他没有好好复习,只是悬羊击鼓地希望能够取得好成绩。3. 高中生:为了争取大学录取,他决定悬羊击鼓地报考了一所顶尖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