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芳亭
shù fāng tíng
  • 拼 音:shù fāng tíng
  • 注 音:ㄕㄨˋ ㄈㄤ ㄊㄧㄥ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亭名。在 北京市 朝阳门 外,为 元 道士 吴全节 所建。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漱芳亭》:“初, 燕 地未有梅花, 吴閒閒 宗师 全节 时为嗣师,新从 江 南移至,护以穹庐,扁曰‘漱芳亭’。”

  • 基本含义
    指熟读经典文学作品,汲取其中的精华,使自己的文学修养得到提高。
  • 详细解释
    漱芳亭是由明代文学家杨慎所创造的一个成语。其中,“漱”指洗涤、沐浴,“芳亭”指芳草丛生的亭子。漱芳亭比喻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汲取其中的精华,使自己的文学修养得到提高。这个成语强调了阅读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 使用场景
    漱芳亭常用于形容人们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可以用在教育场合,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和素养。也可以用在文化交流的场合,表达对于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 故事起源
    杨慎是明代文学家,他在《四书五经正义》中,用“漱芳亭”来形容自己对于文学修养的追求。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他的《四书五经正义》中,后来被广泛传播和使用。
  • 成语结构
    漱芳亭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漱”为动词,“芳亭”为宾语。
  • 例句
    1. 他每天晚上都会花很多时间在图书馆漱芳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2.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本书的内涵,他决定漱芳亭,多读几遍。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漱芳亭”想象成一个美丽的花园亭子,里面充满了各种经典文学作品的芬芳气息。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就可以在这个芳亭中沐浴,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 延伸学习
    除了漱芳亭,还有许多其他的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修养,比如“涉猎博览”、“温故知新”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晚上都会在床上漱芳亭,看故事书。2. 初中生: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我每个寒暑假都会去图书馆漱芳亭。3. 高中生:我喜欢漱芳亭,因为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我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4.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我希望能够漱芳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