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门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间谍门,最近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间谍门”事件,涉及方静、孔庆东,吴敬琏,沈国放等名人深陷其中,2009年6月13日方静做客新浪,对她的“间谍门”事件做出澄清;吴敬琏对于间谍门事件说,“传闻怎么来的”和“谁在传播”倒是值得研究。

    间谍门-吴敬琏事件

    境外一些媒体最早爆料,是注册和服务器均位于美国的新闻网站博讯网,称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卷入”美国间谍案,并已被“带离调查”,而事实是,那一天,吴敬琏先生正在天津参加一个学术会议。

    吴敬琏事件

    2008年8月29日,国务院发展中心网站正式声明辟谣,2008年8月30日,吴敬琏又继续出现在北京顺义一家宾馆召开的会议上,他对境外媒体的谣言感到莫名其妙。

    这是一家中文网站,总部设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博讯网发布了一篇匿名消息,文中以“未署名的内地知情人士”的名义说,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因涉嫌为美国从事间谍工作,被中国公安部门调查。《财经》等媒体的调查也证实,此后有关此案的所有消息,均肇源于此。而博讯网相关人士则透露,他们刊发的消息源自匿名IP读者的“网上爆料”,并且没有向有关方面包括吴本人核实。

    第二天,另一美国华文媒体——多维网紧随其后,在声称“独家”的报道中指,吴敬琏暂时未被捕,只是当局对其活动及言论加以限制,相关问题仍在调查中。该报道更绘声绘色地说,吴敬琏是因为身中“美人计”,曾向一名美籍华裔女性泄露某些机密而遭间谍调查。

    一个完整的故事大纲就此出炉。间谍、美人计、中央千亿救市方略、大名人栽跟头、股市内幕交易,甚至改革派与保守派之争,如此多的戏剧性元素,让牵涉此案的媒体,几乎变成了当下最好的小说家。此案除吴敬琏之外的另一关键人物龚方雄,在这部波谲云诡的“小说”里的主要情节,是出具了一份研究报告。身为摩根大通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的龚方雄提供了一份研究报告,称中央政府正在研究,“将出资2000亿--4000亿人民币刺激经济”。此事被媒体广泛报道后,第二天沪指一扫连日低迷,大涨将近180点。

    间谍门-孔庆东事件

    孔庆东的“间谍门”风波可以用“来去匆匆”四个字来形容。

    孔庆东事件

    11月14日,孔庆东在与朋友吃午饭时突然得知自己成了“间谍”,有网站出现一条爆炸性新闻:“据北大消息人士透露,13日7点钟左右,北京国安部门的几位便衣警察,来到北大,通过北大保卫部找到该校孔庆东教授,以孔组织‘北大主体思想学习小组’、为朝鲜提供情报为由,宣布对孔拘留审查,然后孔教授带走。”该消息被迅速转载,广泛地传播开来。虽然有网友发现孔庆东于13日22时55分曾更新过自己的博客,“照理当天被带走怎么可能再发表博客”。但这样的声音被淹没在更多人的将信将疑中,很多人开始把“间谍门”跟孔庆东以往的一些劲爆性的言论联系起来。

    孔庆东被认为是孔子第73代直系传人,因研究金庸著作在国内大众文化领域拥有广大的读者群。而其本人又因言谈嬉笑怒骂,一贯引人注目,赞者称其为“北大醉侠”,毁之者则怒批其“观点太左”。而面对“间谍”谣言,孔庆东在博客上反击道:“殊不知,俺孔庆东这样顶天立地的大和尚,最喜欢逗猫逗狗了。阶级敌人越是捣乱,俺就越是开心。像今天这样的谣言,你们天天造上两段才好,那就一方面让人民群众上了社会实践课,另一方面让孔和尚等真正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茶余饭后,有了开心的谈资。”

    又有一篇题为“孔庆东间谍案真相”的文章在网上被转载,该文对孔庆东13日当天的行程做了披露,“国安的两位同志在我校保卫部安国江部长的办公室,约见了孔庆东教授,非常客气地询问了孔教授几个问题,主要是孔教授向校方申请建立主题思想研究课题组的问题,还有传闻孔教授经常出入朝鲜大使馆的问题。对于上述问题,庆东都如实作了解释,获得了对方的充分谅解。询问过程前后不到一个小时,气氛友好平和。”随后大小网站纷纷将原先的“间谍”传言删除,2008年11月17日,网络基本恢复了平静。

    间谍门-沈国放事件

    前段时间有报道称, 沈国放被捕,江苏省常熟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世界知识》出版社总编辑,曾任外交部发言人、中国常驻联合国大使、外交部部长助理。

    沈国放事件

    2005年12月26日,唐家璇在外交部党组扩大会议上宣布,免去外交部部长助理沈国放的职务,调世界知识出版社任总编辑。沈国放的官运戛然而止,传是因他与一军眷搞婚外情。最近又有传沈国放被捕了,原因是读书时期被外国间谍组织收买,但从种种迹像表明事实并非如此。

    间谍门-方静事件

    军事专家、央视《防务新观察》节目嘉宾张召忠在人民网强国博客上发表文章《关于方静问题的几点说明》,其说法与当日《中国日报》报道他的内容完全不同。方静是否是间谍的事情,我非常震惊!我眼中的方静,很有修养,

    身材保持不错 清爽造型

    话语不多,很守本分,除做节目之外,从来没有问过我有关军事方面的任何问题,她会是间谍吗?我就跟记者说,那都是网上捕风捉影的事情,你怎么会相信网上的传言?今天早上,我看到有一家电视台居然播出了一则新闻,说是方静被捕了,充当间谍已有18年,还说为了窃取情报主动申请到《防务新观察》节目担任主持人。于是我就上网查看,果然网上铺天盖地都是这种消息,居然还说我说过方静是间谍,国家安全部正在调查,并且已经被捕之类的话。我就立即给方静发信息,我问她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她给我回了信息,说现在很好,她也正生气呢,显然她没有被捕。至于她个人究竟有什么问题我确实不知道,起码她现在是自由的,而且我也看到了她自己发表的声明。

    方静做客一家门户网站,对最近关于她的“间谍门”事件做出澄清。这是最近这件事发生之后,您第一次公开露面,面对媒体的采访。方静表示,她永远不会出卖祖国:“我出生在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今天方静取得的这些成绩,应该说是祖国和人民培养的结果,我所得到的一切的荣誉是祖国和人民给予我的,所以我没有理由背叛自己的祖国,出卖自己的灵魂。”

  • 基本含义
    指间谍活动被揭发或暴露的事情。
  • 详细解释
    间谍门是由“间谍”和“门”两个词组成的成语。间谍是指从事秘密情报活动的人,门指门户或门洞。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间谍活动被揭发或暴露的事件。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个秘密行动或计划被发现或泄露的情况。
  • 使用场景
    间谍门常常用于新闻报道、谈论政治阴谋、揭露秘密情报等场景。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或组织的秘密行动被他人知晓或发现的情况。
  • 故事起源
    间谍门这个成语的起源比较模糊,没有确切的故事可以追溯。它可能是根据现实生活中间谍活动被揭发的情况而形成的。
  • 成语结构
    间谍门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结构,其中形容词“间谍”修饰名词“门”。
  • 例句
    1. 他们的间谍活动最终引发了一场真正的间谍门。2. 这次泄密事件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间谍门,牵涉到了许多高级官员。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间谍门”与间谍活动被揭发的场景联系起来记忆。想象一个间谍正在偷偷摸摸地进入一扇门,但最终被人发现了,这就是一个“间谍门”。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间谍活动相关的成语,如“卧底”、“暗中观察”等,深入了解情报和间谍活动的背景和历史。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昨天在玩捉迷藏时,发现了一个小偷,就像发生了一个小小的间谍门。2. 初中生:老师昨天突然宣布要进行一次考试,大家都感到很意外,仿佛发生了一次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间谍门。3. 高中生:最近的政治新闻报道中,揭露了一起高层官员的腐败行为,这是一次真正的间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