榷关
què guān
  • 拼 音:què guān
  • 注 音:ㄑㄩㄝˋ ㄍㄨㄢ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征收关税的机构。 清 戴名世 《乙亥北行日记》:“俱有守者执途人横索金钱,稍不称意,虽襆被俱欲取其税,盖榷关使者之所为也。”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第四节:“ 达开 既至 安庆 ……立榷关于 星桥 ,阻行舟征其税。”

  • 基本含义
    指商贸活动中的关税、税收。
  • 详细解释
    榷关出自《史记·商君列传》:“商鞅定法,有榷关之法。”榷关,意为“征收关税”,是古代商贸活动中的一种税收制度。它是由政府设立的关卡,对于经过该关卡的货物征收一定的关税。这种税收制度在古代中国的商贸中非常常见,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和国际贸易中。
  • 使用场景
    榷关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商贸活动中的税收征收,也可以用于比喻其他场景中的收费或征税。
  • 故事起源
    榷关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商鞅变法。商鞅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在变法中推行了榷关之法。通过设立关卡征收关税,商鞅成功地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促进了商贸活动的发展。
  • 成语结构
    榷关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榷”是动词,表示征收,“关”是名词,表示关税。
  • 例句
    1. 这个地区的榷关制度非常严格,对于进出口货物的征税非常严厉。2. 政府正在研究调整榷关政策,以促进国内贸易的发展。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榷关”与“征税”、“关税”等概念联系起来进行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关于中国古代商贸和税收制度的知识,了解其他与榷关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榷酒”、“榷茶”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商鞅变法中推行了榷关之法,通过征收关税增加了国家收入。2. 初中生:我们学习了商鞅变法,其中的榷关制度对于国家财政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3. 高中生:商鞅变法中的榷关制度是一种有效的税收制度,对于推动古代中国的商贸活动起到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