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素
yǎ sù
  • 拼 音:yǎ sù
  • 注 音:ㄧㄚˇ ㄙㄨ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平素,平生。《汉书·王莽传上》:“考迹雅素,审知白黑。”《文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常思除弃小事,更申前好,二族俱荣,流祚后嗣,以明雅素中诚之效。” 吕延济 注:“雅素,犹平生也。”
    (2).平素的交谊。《汉书·张禹传》:“君何疑而数乞骸骨,忽忘雅素,欲避流言,朕无闻焉。” 颜师古 注:“雅素,故也。谓师傅故旧之恩。” 宋 苏舜钦 《太常博士宋仲达墓铭》:“敢仗高义,因此行以求之,且使寧魄九原,示予不忘雅素也。”
    (3).指平素有交谊。《新唐书·承天皇帝倓传》:“ 泌 与帝雅素,从容语 倓 事。”
    (4).高雅恬淡;高雅质朴。《晋书·闵王承传》:“ 承 行达 武昌 ,释戎备见 王敦 。 敦 与之宴,欲观其意,谓 承 曰:‘大王雅素佳士,恐非将帅才也。’”《南史·顾觊之传》:“ 覬之 为 谢晦 卫军参军, 晦 爱其雅素,深相知待。”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宣和 殿阁亭沼絜齐清虚雅素若此。” 明 陆采 《怀香记·鞫询香情》:“潜窥青琐,见仪容风流雅素。” 章炳麟 《<新方言>序》:“方今国闻日陵夷,士大夫厌古学弗讲,独语言犹不违其雅素。”

  • 基本含义
    指人的品德高尚,举止文雅,不妄言笑。
  • 详细解释
    雅素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和举止。它表示一个人的修养和教养都非常高尚,言谈举止都非常文雅,不轻易发笑或说话,给人一种庄重和优雅的感觉。
  • 使用场景
    雅素通常用于赞美一个人的品德和举止,特别是在正式场合或者重要的社交场合中。例如,当描述一个人在公众场合中举止得体、言谈得体时,可以使用雅素来表达对其的赞美。
  • 故事起源
    雅素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化传统。在古代,人们非常注重修养和教养,尤其是在宫廷和士人之间。雅素这个成语就是用来形容那些在品德和举止上非常高尚的人。
  • 成语结构
    雅素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雅”和“素”。其中,“雅”表示高尚和文雅,“素”表示纯朴和朴素。两个字合在一起,形成了雅素这个成语,表示一个人的品德和举止高尚文雅,不妄言笑。
  • 例句
    1. 他的举止文雅,真是一位雅素的绅士。2. 她不喜欢在公众场合大笑,她更喜欢保持一种雅素的形象。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记忆雅素这个成语:1. 将成语分解为两个字,分别记忆其意义和发音。2. 尝试寻找与成语相关的故事或场景,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3. 反复阅读和使用例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的文化和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雅素相关的成语,如“风雅翩翩”、“举止大方”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那位老师,她总是很雅素地对待每个学生。2. 初中生:他的举止非常雅素,给人一种很庄重的感觉。3. 高中生:在社交场合中,她总是能保持雅素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