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乃
yān nǎi
  • 拼 音:yān nǎi
  • 注 音:ㄧㄢ ㄣㄞ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焉廼 ”。连词。于是。《楚辞·招魂》:“ 巫阳 焉乃下招曰:‘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列子·周穆王》:“ 西王母 为王謡,王和之,其辞哀,焉廼观日所入。”

  • 基本含义
    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词,相当于“怎么”、“何以”、“为什么”
  • 详细解释
    焉乃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疑问副词,用于提出问题或表示疑问的语气。它常常用于诗词歌赋中,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 使用场景
    焉乃通常用于文学作品、古代诗词、歌赋等场景中,用以增加语言的华丽和修辞效果。
  • 故事起源
    焉乃最早出现在《诗经》中的《归妹》一诗中,意为“何也”。后来,焉乃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创作中,成为了一个常见的疑问副词。
  • 成语结构
    焉乃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焉”是疑问副词,表示疑问,而“乃”是副词,表示肯定或强调。
  • 例句
    1. 焉乃天地之大德也。意思是:为什么说天地是伟大的道德?2. 焉乃人之所以为人也。意思是:为什么说人是人的原因?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焉乃与疑问和反问的语气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自己在提出一个问题或者对别人的言论进行质疑时,使用了焉乃这个词语。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诗经》中的其他诗歌,了解更多关于古代汉语的用词和表达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焉乃天上的星星是怎么来的?初中生:这首诗中的焉乃是什么意思?高中生:为什么说文学作品中的焉乃可以增加修辞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