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帐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坏帐bad debit是指企业无法收回的应收帐款。由于发生坏帐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坏帐损失的核算一般有两种方法,即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

  • 详细解释


     坏帐损失的核算

    直接转销法

    直接转销法是指在实际发生坏帐时,确认坏帐损失,计入期间费用,同时注销该笔应收帐款。

    借:管理费用

    贷:应收帐款

    如果已冲销的应收帐款以后又收回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帐款

    同时:

    借:应收帐款

    贷:管理费用

    备抵法:

    备抵法是按期估计坏帐损失,形成坏账准备,当某一应收账款全部或者部分被确认为坏账时,应根据其金额冲减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账款金额。

    采用这种方法,一方面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记入管理费用;一方面设置“坏账准备”科目,待实际发生坏账时冲销坏账准备和应收账款金额,使资产负债表上的应收账款反映扣减估计坏账后的净值。

    计提坏账准备时:

    借:管理费用──坏账损失

    贷:坏账准备

    发生坏账准备时: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已确认并已转销的坏账损失,如果以后又收回

    借:应收账款

    贷:坏账准备

    同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采用备抵法核算时,计提坏账损失的三种方法

    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

    根据会计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乘以估计坏账率据此提取取坏账准备。会计期末,企业应提的坏账准备大于其账的百余额的,按其差额提取;企业应提取的坏账准备小于其账面余额的,按其差额冲回坏账准备。

    账龄分析法

    账龄分析法是根据应收账款入账时间的长短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虽然应收账款能否收回以及能收回多少,不一定完全取决于时间的长短,但一般来说,账款拖欠的时间越长,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就越大。

    销货百分比法

    是根据赊销金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我国现行行业制度规定,提取坏账准备的企业,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可以于年度终了,按照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3-5‰计提坏账准备。

    坏帐的原因

    坏帐的发生一般情况下是由于债务人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或者诚信准备抵赖此笔货款,从而使债权人发生呆帐的。这是从债务人方面来看的。但是如果从债权人的角度看,发生呆帐主要有如下原因:

    销售管理不当

    许多企业以销售量而制定业务人员的提成,造成业务人员一门心思搞销量。没有很好地调查对方的诚信程度、财务状况、偿债能力等。同时有些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差价,制定的价格过高,造成积压。在此情况下,企业把回款问题当成相对次要问题了,久而久之、日积月累,从而形成企业的呆帐积压。

    调查过程过于草率

    有些销售人员仅仅听过别人说过对方资金和诚信如何如何好,而没有采用进一步的调查措施,如亲身观察、与对方尽可能多的相关客户交流等,就开始了销货措施。

    合同内容不严谨

    由于合同知识的欠缺,致使对于合同内容过于草率和疏忽,从而导致合同漏洞,为对方抓住把柄。同时对财务票据也没有必要的知识,特别是支票的处理上没有知识或经验,没有预防空头支票、虚假帐票等知识,就开具相关的无余地的认可收据,从而导致追索不能,造成呆帐。

    质量问题引起纠纷

    对方在接货后,可能提出质量借口,致使因为质量问题而买卖双方各不相让,导致局面的僵持,日久天长造成呆帐。

    其次,我们从债务人的角度再看一下呆帐发生的原因

    1)存心讹诈

    这是债务人的品质问题。

    2)不良债务过多

    由于对方不注意呆帐管理,从而引起不良债务过多,最终偿还无力。由于债务企业其自身不良债务过多,或者金融政策收紧,企业贷款困难,造成企业资金运转不畅,产能不足、费用加大,从而获利能力低,市场萎缩造成恶性循环。

    3)行业萎缩与经营方针失误

    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导致市场销售利润率降低。同时公司的经营方针上出现偏差或错误,如过多资金投入到基础建设中,造成资金周转不灵。

    坏帐的处理

    建立客户信用制度

    根据客户信用管理的5c制度,即资金(capital)、品行(character)、能力(capacity)、担保(collateral)、现状(condition)五个方面建立相应的客户信用制度。

    1)确定信用等级制度管理方法;

    2)实施信用调查程序,包括对于相关客户组织、历史、销售现状、资本结构和主要经营者的品行等方面进行直接与间接的调查;

    注意客户方的相关迹象

    根据在业务联系过程中,相关客户所表现的各种迹象进行判断,以便防止可能发生的呆帐行为:

    1)经营者状况:能力如何、精神状态如何、公款处置是否公司分明、董事会权利是否过于集中等;

    2)组织状况:组织是否冗员过多、工作情绪是否低落、责任是否分明;

    3)销售管理:是否管理严格、回款状况如何、市场竞争力如何;

    4)库存状况:是否采购没有章法、库存是否超量、采购价格是否过高、下脚料如何处理的;

    5)财务状况:资金状况如何、现金流量如何、负债率如何、是否投资过大、资金是否没有恰当运用、是否经常有催讨资金现象;

    6)劳动力状况:是否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原料浪费是否严重、是否没有品质概念。

    根据以上内容的调查,然后综合分析出其目前的客户信用度状况。

    把握呆帐的预兆

    除非储意的恶意破产与卷逃行为,对于一般企业可能经营每况愈下,出现呆帐的行为的预兆有如下一些内容:

    1)经营者是否心情恍惚;

    2)财务人员是否急匆匆处理有关银行帐务;

    3)上层人员是否突然辞职;

    4)是否工资拖欠太久;

    5)有关人员是否意见很大;

    6)是否没有正当理由地大批进货;

    7)是否货物转移至其他场所;

    8)是否突然另成立一股份公司,而没有很好的业务与市场;

    9)是否低价抛售;

    10)是否连原料都没有理由地出售;

    11)是否外来催款人员很多;

    12)是否出现经营违规行为等等。

    做好债务与坏帐催讨工作

    根据公司的信用评级制度,定期进行必要的考核和修正,一旦以上第二、三现象发生则需要即时做好债务催讨准备。

    坏帐准备和坏帐损失的审查

    我国对坏帐损失的核算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直接转销法,就是在实际发生坏帐时,作为期间费用核销;

    一种是备抵法,就是按期估计坏帐损失,计入期间费用,同时建立坏帐准备帐户,待坏帐实际发生时,冲销坏帐准备帐户。

    对坏帐准备的审查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要审查是否按规定的方法和比例提取,其计算是否准确;

    二是要审查坏帐准备的列支是否按会计制度规定办理,有无任意列支。

    对坏帐损失的审查也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要确认坏帐损失的核销是否符合规定,列支金额是否正确;

    二是要确认坏帐损失后又收回的应收帐款是否及时入帐,有无被侵吞、挪用。

    相关法规:

    我国《企业财务通则》规定,应收帐款只有符合下列条件才能作为坏帐损失:

    1、因债务人破产或者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者遗产清偿后,仍然不能收回的;

    2、因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三年仍然不能收回的。

    除上述情况外,不能任意列支坏帐损失。 按照《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境外上市公司及其他上市公司坏帐准备的提取方法、提取比例等由公司自行确定,提取方法一经确定,不能随意变更。进行审计时,应注意其区别。

  • 基本含义
    指无法收回的债务或无法实现的利益。
  • 详细解释
    坏帐是由“坏”和“帐”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坏”表示损坏、失去效用,而“帐”表示账目、债务。坏帐这个成语原指企业中无法收回的债务,后来引申为无法实现的利益或收益。它形象地描述了一种无法挽回的损失或失败的情况。
  • 使用场景
    坏帐这个成语多用于经济、商业或金融领域,形容无法收回的债务或无法实现的利益。它可以用来形容企业经营不善导致的亏损,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因为决策错误而失去的机会或利益。
  • 故事起源
    坏帐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商业活动。在古代,人们进行交易时常常会记账,将债务和利益记录在账簿上。如果有人欠债不还,或者某笔交易无法实现预期的利益,就会被称为坏帐。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时期。
  • 成语结构
    坏帐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1. 由于经营不善,这家公司的坏帐越来越多。2. 他的投资策略不当,导致了一连串的坏帐。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坏帐”这个成语与记忆中的债务或无法实现的利益联系起来,形成联想。可以想象自己在商业交易中遇到坏账,无法收回债务或无法获得利益,从而加深对该成语的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商业、经济相关的成语和词语,扩大对商业活动和经济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欠了我好多糖果,现在都成了坏帐了。2. 初中生:我本来想买彩票赚钱,结果却成了一个坏帐。3. 高中生:他投资失败,导致了一大堆坏帐。4. 大学生:这家公司由于坏帐太多,最后破产倒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