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墓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李时珍墓lǐ shí zhēn mù

    李时珍墓在蕲春县蕲州镇东门外雨湖之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位于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竹林湖村王福咀东北400米,雨湖之滨。面积约5.3万平方米。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与其父母的墓地。为了纪念李时珍这位伟大的医药学家,新中国成立后在其故里修葺了墓冢,建成了"李时珍陵园"。陵园由牌坊、莲池、拱桥、花坛、花圃、李时珍塑像、墓冢、陈列室以及药圃等组成。李时珍塑像,通高4.35米,底座镌刻郭沫若亲笔题词。

  • 详细解释


     简介

    位于蕲春县蕲州镇东门外雨湖之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园林深处,呈椭圆形,周围砌有青石条护墓。墓前有明万历年间李时珍的儿子所立的墓碑,上部及两侧以条石镶框。墓边有其父母合葬墓。墓系前立纪念碑,碑顶有据美术家蒋兆和先生所画像雕塑的李时珍半身像。纪念碑的两侧各建琉璃瓦顶六角亭一座。陵园两侧为李时珍纪念馆,长廊壁上嵌有《本草图》石刻,陈列馆内附有李时珍生平事迹及所著《本草纲目》的各种版本,以及众多中草药标本。南依群山,北临湖水,终年轻雾缭绕。

  •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的才华或成就被埋没或被忽视。
  • 详细解释
    李时珍是明代著名的医学家和药学家,他的著作《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最重要的药物学著作之一。然而,在他生前,他的医术和药学知识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可和赞赏。因此,成语“李时珍墓”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的才华或成就被埋没或被忽视的情况。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有才华或成就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或赏识的情况。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有很高学术造诣的学者在学术界默默无闻,或者一个有很高艺术天赋的艺术家在艺术圈中鲜为人知。
  • 故事起源
    成语“李时珍墓”的故事起源于明代的医学家李时珍。他在生前因为他的医术和药学知识而备受争议,很多人质疑他的观点和研究成果。然而,直到他去世后,人们才意识到他的贡献和成就,开始广泛传播和赞扬他的著作《本草纲目》。因此,人们用“李时珍墓”来形容一个人的才华或成就被埋没或被忽视。
  • 成语结构
    这个成语由三个部分组成:李时珍,墓。其中,“李时珍”是人名,“墓”是一个象征性的词语,表示埋葬或忽视。
  • 例句
    1. 他是一个有很高智商的学生,但因为性格内向,一直是班级里的李时珍墓。2. 这位年轻的艺术家虽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但由于缺乏良好的推广和宣传,一直是艺术界的李时珍墓。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李时珍的名字和他的医学成就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李时珍的才华被埋葬在一个墓中,表示他的才华被忽视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李时珍的生平和他的著作《本草纲目》的内容,可以深入理解这个成语的背景和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画画技术很好,可是因为不善于表达,一直是美术班的李时珍墓。2. 初中生:她的音乐天赋很高,但因为缺乏舞台表演机会,一直是学校音乐大赛的李时珍墓。3. 高中生:他的数学水平很出色,但因为不善于与人交流,一直是数学竞赛的李时珍墓。4. 大学生:他的科研成果很突出,但因为没有得到导师的重视,一直是实验室的李时珍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