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目
kǒng mù
  • 拼 音:kǒng mù
  • 注 音:ㄎㄨㄙˇ ㄇㄨ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孔目 kǒngmù
    [small official] 古代职掌文书事务的小官吏

  • 详细解释

    (1).档案目录。 隋炀帝 《答智顗蒋州事书》:“本敕所司,具条孔目,无虑零漏。” 唐 刘知几 《史通·题目》:“至 范曄 举例,始全録姓名,歷短行於卷中,丛细字於标外,其子孙附出者,注於祖先之下,乃类俗之文案孔目,药草经方,烦碎之至。”《旧唐书·宪宗纪上》:“其送印及呈孔目唱案授案,皆尚书郎为之。”
    (2).指(财物)清单。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二:“时 少游 出军五十里,日午不得食,遂行掠, 瓜州 、 扬子 ,鷄犬无遗。盐铁使御史中丞 包佶 ,以财帛一百八十疋转输入京, 少游 自尽取之。 佶 自诣 少游 止之。 少游 长揖,而遣幕佐责 佶 扬子院 财帛孔目。”
    (3).旧时官府衙门里的高级吏人。掌管狱讼、帐目、遣发等事务。始于 唐 代。《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载》:“﹝ 安禄山 ﹞有轻中国之心。孔目官 严庄 、掌书记 高尚 因为之解图讖,劝之作乱。” 胡三省 注:“孔目官,衙前吏职也。 唐 世始有此名,言凡使司之事,一孔一目,皆须经由其手也。”《水浒传》第三十回:“厅上知府一力与他做主,定要结果 武松 性命,只有当案一箇 叶孔目 不肯。”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四六章:“在 元 代,孔目原是可以左右官府的。”
    (4). 清 代在翰林院中置孔目,为低级事务官。

  • 基本含义
    指一门学问或专业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 详细解释
    孔目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门学问或专业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它可以用来描述一门学科的课程设置、学习要点以及考试内容等方面的内容。
  • 使用场景
    孔目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景,可以用来描述学科的教学内容、考试要求、学习重点等。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 故事起源
    孔目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下令将各国的经书焚毁,统一成一套标准的经典课程。这一套经典课程被称为“孔目”,其中的“孔”是指孔子,表示这套课程是按照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来制定的。
  • 成语结构
    孔目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的“孔”是主语,“目”是谓语,表示学习的内容和要求。
  • 例句
    1. 这门课程的孔目非常全面,涵盖了该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2. 学习一门学问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深入研究其孔目。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孔目”这个成语与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另外,也可以通过将“孔目”与学习的内容和要求联系起来,形成关联记忆。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的古代教育和经典课程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以及古代中国的经典课程设置和教育制度。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学校的孔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多门学科。2. 初中生:为了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我们需要仔细研究科学课程的孔目。3. 高中生:高考的孔目对我们的学习进度和复习计划有很大的影响。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扩展自己的孔目,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