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吏
luó lì
  • 拼 音:luó lì
  • 注 音:ㄌㄨㄛˊ ㄌ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从事巡逻侦察工作的官吏。《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权 遣 周瑜 、 程普 等水军数万,与 先主 并力”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备 从 鲁肃 计,进住 鄂县 之 樊口 , 诸葛亮 诣 吴 未还, 备 闻 曹公 军下,恐惧,日遣逻吏於水次候望 权 军。” 明 陈献章 《秋晚诗》:“市有屠牛杌,江连逻吏舟。”

  • 基本含义
    指官吏或警察等执行职务的人员。
  • 详细解释
    逻吏一词源于古代官府中负责巡逻、维持治安的官吏。逻吏的主要职责是巡视辖区,维护秩序,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执行职责的人,特别是警察等执法人员。
  • 使用场景
    逻吏一词通常用于正式场合,可以用来形容警察、治安人员等职业人员。也可以用来形容执行职责认真负责的人。
  • 故事起源
    逻吏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当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治,建立了严密的行政管理体系,其中包括设立逻吏,负责维护治安。逻吏的职责是巡视辖区,防止犯罪行为,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
  • 成语结构
    逻吏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逻”是名词,指巡逻、巡视的行为;“吏”是名词,指官吏、执行职务的人员。
  • 例句
    1. 这位警察是一名很有经验的逻吏,他经常巡逻维护社区的安全。2. 在这个城市,逻吏们每天都会巡视街道,确保市民的安全。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逻吏”与“巡逻官”联系起来进行记忆。逻吏的主要职责就是巡视辖区,维护治安,而巡逻官也是负责巡视的官员,两者的职责相似,可以互相联想。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系以及官府的组织结构,了解逻吏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逻吏叔叔每天都会来学校巡逻,保护我们的安全。2. 初中生:我希望将来可以成为一名逻吏,为社会维护治安。3. 高中生:逻吏的工作不仅需要勇敢和正义感,还需要专业的技能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