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莺女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黄莺女 - 简介

    黄莺女指的是日本众议院大选,专门为候选人摇旗呐喊的打工女,因为声音尖细清脆,故得此名。流行于2009年夏天。

    黄莺女的出现决非2009年夏天,日本只要一有大选,就会出现大批女人参战,她们的声音传得很远,而且心很细。比如遇见了送葬的车队,黄莺女会马上打住,不仅自己不出声,而且还示意路人保持瞬间的肃静,以表达对死者的尊敬。

    有资料表明,日本大选期间的黄莺女收入为:1天15000日元,1顿饭1000日元,1次茶水500日元,如果超过了这个水准的话,黄莺女将被视为“违法劳动”。

    活动

    黄莺女看上去都很美丽很泼辣,有话非说不可的性格十分突出。日本大选期间黄莺女紧跟候选人,声嘶力竭,有时从宣传车里探出头,有时站到大马路崖上向路人挥手致意,连声高呼候选人的大名,必须每隔5秒就高呼一回。因为马路上的人流很快,几乎没人停住脚步听候选人演说,所以连声高呼人名的效果最好最快。

    黄莺女的活动做久了,逐渐明白了大众心理,最终自己也当选上了国会议员,类似这样的黄莺女传奇在日本不止一位。

  • 基本含义
    指人声音婉转动听,如黄莺般美妙动听。
  • 详细解释
    黄莺女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典故,源于唐代杜牧的《秋夕》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作者通过描绘秋天的夜晚,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其中“黄莺女”指的是一位嗓音婉转动听的女子,形容人声音美妙动听。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女子的声音婉转动听,也可用来形容歌唱、朗诵等具有美妙音色的表演。
  • 故事起源
    “黄莺女”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杜牧的《秋夕》诗中,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夜晚,其中黄莺女形容了一个嗓音婉转动听的女子。后来,这个典故被广泛运用于文学作品中,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
  • 成语结构
    形容词+名词
  • 例句
    1. 她的歌声真是黄莺女一般,动听极了。2. 他的朗诵声如黄莺女般婉转动听,引来了一片掌声。
  • 记忆技巧
    将“黄莺女”与美妙的声音联系起来,想象一只黄莺在枝头婉转地歌唱,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黄莺和黄莺女的文学作品,如杜牧的《秋夕》和其他古代诗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歌声就像一只黄莺女一样,非常好听。2. 初中生:她的朗诵声像黄莺女一般婉转动听,让人陶醉其中。3. 高中生:她的歌声宛如黄莺女,把整个音乐厅都点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