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拼音:
拼音:
注 音:
繁体字:
锡雕,又称瓜雕。是中国乃至世界一门独特的工艺,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明清时候锡雕在民间已相当盛行,具有文字记载,莱芜锡制品可以上溯到公元1676年,当时的锡制品主要以普通日用品居多,莱芜西关王家锡雕创始人在此基础上,选取质地、色泽俱佳的上等锡,精工细作,摸索创作出了主要以观赏并可实用的艺术制品,锡雕一问世,就受到朝廷的垂青,成为贡品,史料记载为:“乾隆女儿婚嫁到曲阜,由京派人到莱芜定做” 。其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最可保留的稀世珍品。
一:总体描述
1、地理环境
莱芜位于山东省中部,地处鲁中泰沂山区,毗邻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发源地。境内有闻名全国的新石器时期的重要遗存“汶阳遗址”和“长勺之战”古战场,境内自然和人文景观众多,大汶河西流而过、莲花山冰瀑奇观、九龙卧居大峡谷;圣人孔子周游诸国时曾到过莱芜,并留下了很多历史遗迹和优美的传说,如:“孔子观礼处”、“夹谷会盟”等。莱芜在春秋战国时期,地理位置处于今齐鲁大地的中央,齐鲁文化在这里接壤,在这里交融,“齐贵创新、鲁尊传统”的思想碰撞和相互影响,形成了莱芜人民放而不羁、狂而不骄的性格特征。
历史上,莱芜又是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冶炼中心,境内丰富的煤炭、铜矿、铁矿、锡矿资源为冶炼历千年而不衰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重要的冶炼遗址有口镇渣子洞、铜山矿、南冶煤矿、黄石山矿坑等,在这些遗址中发现的大量锡石、锡渣,就足以见证莱芜炼锡和锡制品加工的悠久历史,此外,莱芜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和钱币铸造业也是比较发达,曾出土了数量众多的青铜器和钱范,铸造这些器物,“锡”是必不可少的原料,莱芜几千年的矿冶文明,为莱芜锡雕工艺的诞生和传承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文化基础。
莱芜锡雕是上千年矿冶闻名的延续和历史的见证。
2、锡雕内容
莱芜锡雕,按类别分为:礼器、饮具、灯烛具、烟具、薰具、文具、化妆盒、纪念章、纪念币、浮雕摆件、花瓶、储藏用品等。
按表现内容与形式分为:花、鸟、鱼、虫、诗词歌赋、龙、凤、走兽、吉祥物、人物、传说故事等,多达100种以上。
3、锡雕的特征及作品
莱芜锡雕在材质、造型、制作技法等方面有它鲜明的地方特征。
⑴在材料上采用云锡牌纯度为99.9%的纯锡,不添加其他任何材料,以保持纯锡绿色金属的特性不被破坏。云锡牌99.9%的纯锡质感细腻、温润、略泛珠色、柔韧性强,便于手工敲打各种造型,可塑性较好,不但可雕可錾更便用于烙铁塑形,在材料选择上这是一重要特征。
⑵在造型上紧凑、简约玲珑、收放自然、比例协调,通过造型、装饰、质地肌理等艺术手段来体现作品内的韵味和意蕴。
造型的气韵体现在形体的大小、方圆、俯仰、开启、收放,线条的曲直、张弛、缓急、长短、强弱等变化,给人以乐感和神韵;设计遵循“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内容与形式完整统一的原则。以求达到适用与美感的完美结合,创造一种和谐,给人带来一种秩序、安逸、稳定的精神享受。
⑶内容上借助地域文化故事传说、瑞兽花鸟、诗词等来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愿望,寄托人们积极向上的美好精神向往。
⑷制作技法上采用板金下料工艺、锻、錾、塑、雕、焊、镶嵌、多材质组合等技法,凹雕、线雕、浮雕并用,表面抛光度可达10级以上,更重要的一点是,很多形态式通过烙铁来塑造完成的,这是制作技法上与众不同的主要特点。
锡雕所用的工具有:刀、锉、各种锤子、板子、大小异型剪刀、划规、刻刀、各种形状錾刻刀、各种砧子、台具、夹具;材料有:99.9%云锡牌精品锡、铜丝、铜板、水晶、玻璃、高档珍惜木材、高档玉石、宝石、藤皮、紫砂等;锡雕的作品主要有:
⑴礼器类:祭祀用品、冥器;
⑵饮具类:茶、酒、餐具。作品:《跃龙门》、《龙腾提梁壶》、《鼎式烫酒具》、《有容乃大》、《自得其乐》、《绳纹提梁壶》、《盘龙酒具》、《盛世果盘》、《龙钮嵌紫砂茶具》、《兰亭序保温杯》、《福寿保温杯》等;
⑶灯烛类:《仙鹤敬寿烛台》、《仙鹤遥控台灯》、《莱芜八景台灯》等;
⑷烟具类:《松竹水烟壶》、《地方风光烟筒》、《吉祥烟缸》、《地方风光打火机》等;
⑸薰具类:《龙鼎薰炉》、《镂空九龙薰炉》等;
⑹文具类:《风光笔筒》、《瑞兽墨壶》等;
⑺化妆类:《脂粉盒》、《琴式万寿香盒》、《瓜蝶香粉盒》、《锡方万寿香盒》等;
⑻纪念章、纪念币类:《长勺之战》、《曹刿论战》、《夹谷会盟》等;
⑼浮雕挂件类:《一鼓作气》等;
⑽圆雕摆件类:《一品当朝》、《情侣鹤》、《凤城莱芜》、《种子》等;
⑾花瓶类:《大双荣双平》、《小双荣双平》、《龙凤瓶》等;
⑿储藏用品类:《长勺之战茶罐》、《一鼓作气茶罐》、《清明上河茶罐》、《兰亭序茶罐》等。
二、历史文化价值
我国制锡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明清时期锡雕在民间已相当盛行。莱芜制锡艺术在清朝乾隆年间就得到高度的发展,达到莱芜锡加工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从事锡加工制作的业者不下千人,器物主要以生活用品和礼器为主,。据传,当时到处是打锡卖锡的吆喝声,加工作坊主要分布在现杨庄镇、寨里镇一带,由于时人大多崇尚锡制品,婚丧嫁娶、馈赠亲朋好友更是以锡制品为贵,因此,锡加工成为当时莱芜重要的手工业之一,也是村民农闲时的主要经济来源。莱芜锡雕创始人在此基础上,选取质地、色泽俱佳的上等锡,精工细作,摸索创作出了主要以观赏为目的的艺术制品,在民间收藏。 当时锡加工艺术的代表首推莱城西关王氏一家。公元1780年,莱芜城西关制锡世家王家,综合多种艺术,创制了第一批锡雕制品一配套茶具、酒具,其锡制品已脱离单纯生活用品加工的范畴,上升到了以艺术欣赏为主题,兼具实用性的艺术层面上来,以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雕制工艺不断提高,创造性的应用了浮雕艺术和镶嵌技法等,形成了独特的工艺技巧和精湛的构思设计,用这种技术和工艺生产的锡雕产品,洁净光亮、幽雅别致、玲珑剔透、独具风韵,成为莱芜当时集锡制品之大成者。文人雅士纷纷到王家定制各种器皿,能拥有一件王家的锡雕制品,成为当时上层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从此,“莱芜锡雕”以造型美观、技艺精湛、独具一格而著称于世。锡雕一问世,就受到朝廷的垂青,成为贡品。曲阜博物馆珍藏的满汉全席锡制餐具,即为鲁王工坊第三代传人王业普(字元吉)所做,是乾隆为女儿出嫁时专门定制的嫁妆,资料记载为:“乾隆女儿婚嫁到曲阜,由京派人到莱芜定做” 。在公元1914年美国全球物品展览会上,锡雕荣获“巧手如神”、“巧夺天工”两大金奖,南洋展览会荣获最优龙牌奖,鲁王工坊第五代传人王俊亭(字洪熙)的作品在公元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国际银质奖,使莱芜锡雕艺术从此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三、现实意义与保护
莱芜锡雕在整个莱芜地区文化产业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整个山东省也是独门绝技。它是山东省的优秀民间技艺,是莱芜矿冶文化的遗存,发掘、抢救、保护莱芜锡雕艺术,其现实意义有两点:
(一)、学术价值。莱芜锡雕特殊和高超精湛的加工技艺,丰富了我国金属加工工艺,特别是锡制品加工工艺,更重要的是它真是记录了莱芜自明清以来金属加工技艺的发展流程和金属加工业的兴衰,它特殊的制作工艺和艺术语言,极大得丰富了传统金属加工业的思想和艺术内涵,发掘、抢救和保护这一民族瑰宝,使其传承下去,使莱芜锡雕焕发出时代光彩,无疑是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二)、审美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和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人们的审美水平也越来越高,莱芜锡雕由其传统的使用价值逐步向审美价值过度和转化的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人们求变、求美的价值趋向,迎合了人们崇尚自然和谐、返朴归真的审美情趣,在现代技术日益发展进步的今天,莱芜锡雕厚重的历史价值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
由于莱芜锡雕制作工艺复杂,专业技术要求高,一件作品制作周期往往长达半个月、一个月,制作一件精品从设计到成型,有的要花费半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因此,很难形成规模化批量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市场发展。特别是现代社会,很多年青人对传统手工艺制作技艺不感兴趣,人员培训录用成了一大问题,从业人员很难招收,再加上这是一门特种工艺,人员培训周期长、投入大,更需要从业人员一种热情和天分为基础,莱芜锡雕后继乏人的现状一时难以改变。面对着以上种种状况,抢救、保护莱芜锡雕艺术已是刻不容缓。
根据莱芜市的文化经济的发展状况,经过科学的分析、论证,因地制宜,提出了科学的保护、发展方案并规划了莱芜锡雕艺术未来五年发掘、保护、发展的蓝图。
(一)、静态保护
1、进一步全面深入锡制的开展普查工作,彻底摸清莱芜锡雕艺术的发展和传承脉络,取得第一手资料;
2、将普查所获的资料进行规类、整理、存档、并制作好影像资料,永久保存;
3、组织部分专家,分别从冶炼、铸造、艺术审美等方面,对莱芜锡雕工艺加以考察和科学论证,编写莱芜锡雕艺术方面的丛书。
(二)、动态保护
1、重点搞好历史存留下来的莱芜锡雕作品的收集和整理,以鲁王工坊为主体,联合顺兴工艺品厂,尽快建立莱芜锡雕珍品陈列馆,到2007年,由政府牵头,在莱芜市区重点路段规划建设一批以莱芜锡雕艺术为主题的标志性广告宣传牌,同时,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借助各类展会,搞好莱芜锡雕艺术项目的推介,并每年组织一到两次全国性的巡回展,扩大莱芜锡雕在全国的知名度;
2、以鲁王工坊和顺兴工艺品店为依托,到2008年成立莱芜锡雕艺术研究院,挂靠国内知名的工艺美院,并常年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担任艺术顾问,扩大会员,挖掘莱芜锡雕的历史文化和审美价值,搞好产品研发和项目推介。借助奥运会的有利时机,推出一系列以奥运会为主题的锡雕产品,并对外搞好宣传推介,不断提高莱芜锡雕在全国的知名度;
3、在搞好现代市场营销的同时,借助资金,进一步搞好对传统锡雕工艺的挖掘和整理,走出一条保护和开发并举,传统和现代并存的新道路,到2009年,建立莱芜锡雕艺术纪念馆,展出各个时期遗留下来的锡雕作品,同时,组织莱芜锡雕传人在纪念馆内现场献艺;
4、搞好莱芜锡雕从业人员的培训,培养一批热爱莱芜锡雕艺术手工技艺的接班人,壮大队伍,后继有人,把莱芜锡雕艺术这一百年工艺传承下去。 四:市场开发潜力 锡雕是中国乃至世界一门独特的工艺,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最可保留的稀世珍品。 改革开放以后,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莱芜锡雕的一批传人,肩负着振兴莱芜锡雕艺术的重任,默默无闻、锲而不舍,在继承锡雕艺术传统制作技艺的基础上,锐意创新、大胆探索,实现了传统工艺和现代加工技术、现代审美观念大胆嫁接,使莱芜锡雕艺术这一传统手工艺焕发出了时代的光彩。有代表性的有第八代传人王圣良、王圣堂、王圣才、王兴军、王千钧等。特别是第八代传人王千钧,“我认为,传统的民族文化必须与市场充分结合,才能够充满无限的生命力。因此,为了锡雕工艺的薪火相传,我将不断接受新事物。”王千钧坚定地说。公元2002年,他自费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学习,通过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教师、研究生的合作,使其技艺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设计作品中融入丰富的文化内涵、新鲜的艺术思想、富有创见的设计理念和出众的品位。 公元2003年,鲁王工坊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合作开发锡雕工艺。公元2004年,王千钧两次参加了北京、上海的大型展会,申请了阿里巴巴、中国金久易、中国工艺网会员,并开通了自己的网站,成功地宣传推广了鲁王工坊这一莱芜品牌。鲁王工坊锡雕艺术,至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获得1996年山东省民间工艺美术品博览会金奖、2004年山东省第二届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优秀奖、2005年被文化部评为“中华骄子”荣誉金奖、2005年被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授予“中国传统产业文化贡献奖”, 2005年被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授予“中华老字号品牌企业一百强单位”荣誉称号。 近年来,莱芜西关王家不断将锡雕艺术发扬光大,创作的“吉祥缸”缩样,银色光泽、气质高贵,是难得的传世珍品此缸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誉为“当代锡雕之精品”; 王家锡雕的代表作三层龙饰古香炉,雕饰精美,九龙形象逼真, 或腾云,或戏珠,栩栩有欲飞之势,还有仙鹤蜡台、餐具、瓶、盒等,这些作品雕制精巧,被视为珍品,现在远销东南亚各国;莱芜锡雕的笫七代传人王雷,在继承发展传统工艺的同时,大胆创新,应用了阴阳两大雕刻技法和镶嵌工艺,作品造型古朴,线条简洁明快,他制作的成对盘龙花瓶是锡雕艺术高峰的新作,在一对高颈大腹的花瓶上,有两条张口相对的浮雕巨龙,倒盘于瓶身,二龙探首,张牙舞爪;两对嵌玉龙睛,铜镶眼圈,四条铜镶龙须,如雾中走蛇,整件作品美观大方,精巧玲珑。还有“盘龙花瓶”、“仙鹤蜡台”、“情侣鹤”、“盘龙酒具”、“龙鼎薰炉”、“鼎式烫酒具”、“九龙鼎烫酒具”等作品,件件设计精妙,雕制精巧,既具有使用价值又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收藏价值。 莱芜锡雕历史悠久,明清时期,莱芜制锡业就名扬华夏,莱城西关有一王姓工匠创造性地将镶嵌艺术和浮雕艺术成功地运用于锡雕当中,推动了莱芜制锡业的发展。用这种技术和工艺生产的锡雕产品,洁净光亮,幽雅别致,玲珑剔透,独具风韵,表现了一代匠人精湛的技艺和聪明才智。制锡世家西关王家的后世传人王震以及他的后代王圣良、王圣堂,在继承前辈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有创新。他们精心雕制的各种器皿,制作工艺精良,巧夺天工;民族风格浓郁,陈设实用两相宜,独树一帜,名噪艺坛。其中大型落地“仙鹤蜡台”,妙趣横生;成对的盘龙花瓶,在一高颈大腹花瓶上,两条浮雕飞龙倒盘于瓶身,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莱芜锡雕实为中国民间艺术之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