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偻
mò lǚ
  • 拼 音:mò lǚ
  • 注 音:ㄇㄛˋ ㄌㄩ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驼背。《庄子·外物》:“有人於彼,修上而趋下,末僂而后耳。” 成玄英 疏:“肩背傴僂。”《淮南子·墬形训》:“其人面末僂,脩颈卬行,窍通於鼻。” 高诱 注:“末犹脊也。” 刘文典 集解引 俞樾 曰:“ 高 注曰:‘末犹脊也。’然则末僂者谓其脊勾僂也。‘末’上不当有‘面’字,疑是衍文。”

  • 基本含义
    指事物末尾向一侧倾斜或垂下。
  • 详细解释
    末偻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末指事物的末尾部分,偻指向一侧倾斜或垂下。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事物末尾向一侧倾斜的状态。
  • 使用场景
    末偻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事物末尾向一侧倾斜或垂下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树枝、悬挂物、人体姿态等。也可以用来比喻事物末尾的不稳定或不均衡的状态。
  • 故事起源
    末偻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文苑传》中。据说,汉朝时期,有一个名叫杨震的官员,他在担任太尉时,对朝廷的政策不满意,于是他写了一篇奏章,批评了朝廷的不公正。这篇奏章被人告发,杨震被迫辞职。在他离开官职的时候,有人看到他的衣袖末尾向一侧倾斜,于是用“末偻”来形容他的离去。
  •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形容事物末尾向一侧倾斜或垂下的状态。
  • 例句
    1. 树枝上的果实已经成熟了,末偻着向地面倾斜。2. 他的衣袖末偻着,看起来有些邋遢。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末偻”这个成语与事物末尾向一侧倾斜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树枝上的果实或人体姿态的样子。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找到末偻的例子来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事物倾斜或垂下的成语,如“倾斜”、“垂首”等。也可以了解更多与末偻相关的故事和典故,深入理解成语的含义和使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看到树枝上的果实末偻着,我知道它们已经成熟了。2. 初中生:他走路的时候,衣袖末偻着,看起来很随意。3. 高中生:这幅画的构图很有意思,画家巧妙地运用了末偻的元素,给人一种不稳定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