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人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硬盘人 - 名称来历

    硬盘人,这个地域歧视的词汇出自宽带山。

    宽带山上上海人居多,所以上海人关注的话题自然比较多了,而“外地人”作为流动人口很多的上海来说自然是众多热门话题之一。但是由于原本中性的词汇“外地人”由于带上了一分贬义,有时候便成了防止地域歧视的禁语。因网友习惯用“WDR”缩写代替“外地人”,之后“WDR”这一缩写被管理员屏蔽(但当时“外地人”却未被管理员屏蔽),随后“VVDR”以及“***”相继给蒙蔽,但因 WD 两字母和硬盘生产商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缩写相符合,故有用户将外地人改称为“西部数据”人,日后逐渐演化成“硬盘人”。

    硬盘人还有很多引申组合,例如 “硬盘”为外地,“硬盘男”为外地男人,“硬盘女”为外地女人等等。

    范围

    上海人通常把上海以外的、没有素质的、不懂入乡随俗的中国民众,都视为乡下人 —— 也就是所谓的“硬盘人”。

    特征

    不讲文明,没有道德,有强烈的自卑感,认为上海人看不起自己,对上海人以及上海文化有强烈的抵触情绪。由于自身实力的不足,在上海得不到好的发展,因此推卸于上海人排外,一厢情愿的认为是上海人竞争不过自己。

    然后出现了“上海人说上海话就是不文明的现象,上海人都觉得自己档次高,上海的建设全是外地人的贡献,上海的发展全靠地理位置和国家政策,上海有钱人都是外地人”等等理论,有意淫的倾向。

    原因

    “上海”因位于松江(吴淞江)下游支流“上海浦”而得名,历史上隶属于江苏省,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上世记六十年代初,为了适应上海城市发展的需要,周恩来总理决定将江苏省的浦东、嘉定、宝山、闵行、崇明、松江、奉贤、南汇、青浦、川沙、金山等11个县划入上海市。至此,上海市总面积达6340.5平方公里,比建国初大十倍以上。

    但是因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老上海人一直有些看不起从江苏省划分而来的川沙(大部分划归浦东新区)、嘉定、宝山、上海(大部分划归闵行)、崇明、松江、奉贤、南汇(已划入浦东新区)、青浦、川沙和金山等11个区县的人。

    同样因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第二代新上海人,即从江苏省划分而来的川沙、嘉定、宝山、上海(大部分划归闵行)、崇明、松江、奉贤、南汇、青浦、川沙和金山等11个区县的人,也看不起来上海以外的中国民众。

    各直辖市中本地人所占比例

    北京人:在京外地人 = 1:8 ,北京人占11%

    上海人:在沪外地人 = 7:13,上海人占35%

    天津人:在津外地人 = 9:11,天津人占45%

    重庆人:在渝外地人 = 13:7,重庆人占65%

    思考

    或许由于中国户籍制度,政府给予当地户籍人口的特殊福利待遇、政策导致“硬盘人”这样的歧视词语的出现。

    老上海人没有错、新上海人也没有错,是我国特殊的户籍制度具有其畸形的历史局限性。

    若干年以后,研究中国的户籍制度会成为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 基本含义
    形容一个人记忆力非常好,能够牢记大量的信息。
  • 详细解释
    硬盘人是由“硬盘”和“人”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硬盘是计算机中储存数据的设备,它能够存储大量的信息。而人则指代人类。硬盘人的意思就是指一个人的记忆能力非常强大,能够像计算机硬盘一样储存大量的信息。
  • 使用场景
    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记忆力非常好,能够轻松记住大量的知识、信息或者事件。可以用在赞美一个人的记忆力强大的场合,也可以用来自嘲自己的记忆力较差。
  • 故事起源
    目前尚未找到关于“硬盘人”成语的具体故事起源。
  • 成语结构
    硬盘人的成语结构是“形容词 + 名词”。
  • 例句
    1. 他是个真正的硬盘人,能够记住所有他读过的书。2. 她的记忆力真是太好了,简直就像个硬盘人一样。3. 老师说他是个硬盘人,对于学过的知识能够记得非常清楚。
  •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硬盘的储存功能,将硬盘人比作一个人的大脑能够储存大量的信息。可以通过联想硬盘和人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比如“记忆如电”、“过目不忘”等,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是个硬盘人,她能够记住我所有的课程表。2. 初中生:我的同桌是个真正的硬盘人,考试时能够默写出所有的知识点。3. 高中生:老师说我们要像硬盘人一样记住所有的历史知识,为高考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