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杪
mù miǎo
  • 拼 音:mù miǎo
  • 注 音:ㄇㄨˋ ㄇㄧㄠ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木杪 mùmiǎo
    [treetop] 树梢

  • 详细解释

    树梢。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蹲谷底而长啸,攀木杪而哀鸣。” 唐 柳宗元 《闵生赋》:“雄虺蓄形於木杪兮,短狐伺景於深渊。” 元 萨都剌 《相逢行赠别旧友治将军》:“凤笙换曲曲未终,天风木杪吹晨鐘。”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皇舅墓》:“ 至正 辛卯,中原大水,舟行木杪间。”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踊身一跃,直上木杪。”

  • 基本含义
    木杪是一个汉语成语,指的是树木的顶端或山林的深处。在引申意义上,木杪也表示事物或人物的最高点或最深处。
  • 详细解释
    木杪一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木”和“杪”。其中,“木”指树木,“杪”指树木的顶端或山林的深处。木杪的成语意义是指事物或人物的最高点或最深处。它形象地描述了树木的顶端或山林的深处,代表着事物的极限或极点。
  • 使用场景
    木杪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某个事物或人物的极限状态。比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才能、能力或成就到达了顶峰,表示他已经达到了最高点;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事物或现象的发展到了极限,表示已经达到了最深处。木杪这个成语也可以用于写作、演讲或讨论中,以增加表达的艺术性和修辞效果。
  • 故事起源
    木杪一词的起源并没有具体的故事,它是根据树木的生长特点和山林的景象而来的。树木生长的顶端是树木的极限,而山林的深处则是山林的最隐蔽之处。因此,人们将树木的顶端和山林的深处比喻为事物或人物的最高点或最深处,形成了木杪这个成语。
  • 成语结构
    木杪是一个动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固定的成语结构。
  • 例句
    1. 他的才能已经达到了木杪,无人能及。2. 这个公司的发展已经到了木杪,再往上提升就很困难了。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树木和山林的形象联系来记忆木杪这个成语。想象一棵高大的树木,树顶上的枝叶几乎触摸到天空,这是树木的顶端,也是它的极限。另外,想象一片茂密的山林,深处的景象隐蔽而神秘,这是山林的最深处,也是它的极限。通过与这些形象联系,可以更容易地记忆和理解木杪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自然景象相关的成语来扩展对汉语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例如“云开见日”、“水落石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画画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我的画技已经达到了木杪。2. 初中生:他的篮球技术已经达到了木杪,无论对手如何防守都无法阻止他得分。3. 高中生:这个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了满分,他的成绩已经达到了木杪,非常令人羡慕。4. 大学生:这个项目的发展已经到了木杪,再往上提升就需要更多的投资和资源支持。5. 成年人:他的演讲技巧已经达到了木杪,每次演讲都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以上是关于中国成语“木杪”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