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当
kān dāng
  • 拼 音:kān dāng
  • 注 音:ㄎㄢ ㄉㄤ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审问核察。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持法》:“ 崔宣 反状分明,汝( 张行芨 )宽纵之,我令 俊臣 勘当,汝无自悔。”《新唐书·儒学传中·徐坚》:“比犯大逆,詔使者勘当,得实輒决。”
    (2).审核议定。 宋 苏辙 《论边防军政断案宜令三省枢密院同进呈札子》:“元係枢密院指挥取勘及保甲司乞特断公案,令大理寺定断,刑部勘当申院。”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吏文可笑》:“予白丞相别令勘当,乃得改命。”

  • 基本含义
    勘察、审查、核实并扣押财物。
  • 详细解释
    勘当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由“勘”和“当”组成。勘指的是勘察、审查、核实的意思,当则意味着扣押、没收。因此,勘当指的是通过勘察、审查、核实并扣押财物的行为。
  • 使用场景
    勘当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有关执法、司法或调查的场景。它可以用来描述警察、法官或调查人员对涉嫌犯罪的财物进行勘察、审查并扣押的行为。
  • 故事起源
    勘当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法律制度。在古代,当权者或司法机构经常使用勘当这种方式来确保案件的调查和审判过程的公正性。当时,勘当是一种重要的手段,用于审查财物、确认其价值并防止被盗窃或转移。
  • 成语结构
    勘当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勘”和动词“当”组成。
  • 例句
    1. 警察对嫌疑人的住所进行了勘当,找到了大量的赃物。2. 法官下令对被告的财产进行勘当,以确保案件的公正审判。
  • 记忆技巧
    记住勘当这个成语的关键是理解其基本含义。你可以想象一个警察或法官进行勘察并当场扣押财物的场景。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你记住这个成语的意思。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法律制度或古代司法系统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有关勘当的历史和相关的法律条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警察在勘当过程中发现了偷窃的犯罪证据。2. 初中生:法官下令对嫌疑人的财产进行勘当,以确保案件的公正审判。3. 高中生:调查人员对涉嫌贪污的政府官员进行了勘当,查明了其非法财产来源。希望这个关于“勘当”词语的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