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禅
kū chán
  • 拼 音:kū chán
  • 注 音:ㄎㄨ ㄔㄢ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指老僧。 宋 陆游 《闲味》诗:“身似枯禪谢世尘,岂容收敛强冠巾。” 元 戴表元 《陪阮使君游玉几》诗:“花满车茵酒满船,乱云堆里访枯禪。”
    (2).枯坐参禅。 明 王廷相 《雅述》上:“今乃以圣人言语并其动作而为末焉,其亦不思甚矣。推此意也,真欲枯禪白坐以见性乎?”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考索·动》:“推其意,将必有以枯禪入定,始谓之吉矣。” 古直 《冷圃曲》:“有时冥坐类枯禪,中心惄惄如忧煎。” 郭沫若 《落叶·第二九信》:“‘洗心久欲学枯禅’--哥哥,你是要做和尚吗?”

  • 基本含义
    指修行禅宗的人,因长时间苦行而形容身体瘦弱。
  • 详细解释
    枯禅是由“枯”和“禅”两个词组成的,其中,“枯”表示干瘪、消瘦,“禅”指佛教的禅宗。成语中的“枯禅”形容修行禅宗的人因长时间苦行而身体消瘦,精神专注。
  •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修行禅宗的僧人或者其他专注于某种事物的人,形容他们因为长时间的专注而身体瘦弱。
  • 故事起源
    枯禅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吴偁的《吴越续志》中,他在书中记录了明代嘉靖年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在书中,他提到了一位名叫严嵩的官员,严嵩因长时间专注于政务,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导致身体消瘦。后来,人们将严嵩形容为“枯禅”,用以形容那些专注于某种事物而身体瘦弱的人。
  • 成语结构
    形容词+名词
  • 例句
    1. 他一心修行,成了一个真正的枯禅。2. 这位画家因为专注于艺术创作,已经成了一个枯禅。
  • 记忆技巧
    将“枯禅”联想为一个修行禅宗的人,因为长时间专注,身体变得干瘪。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佛教禅宗的知识,以及禅宗修行者的生活方式和修行方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每天都专心学习,成了一个枯禅。2. 初中生:他一心追求篮球,成了一个枯禅。3. 高中生:她为了考大学,成了一个枯禅。4. 大学生:他为了追求学术研究,成了一个枯禅。5. 成年人:他为了工作,成了一个枯禅。6. 老年人:他一生都专注于艺术创作,成了一个枯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