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亭笛
kē tíng dí
  • 拼 音:kē tíng dí
  • 注 音:ㄎㄜ ㄊㄧㄥˊ ㄉㄧ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传为 汉 蔡邕 用 柯亭 竹所制的笛子。后泛指美笛。也比喻良才。《晋书·桓伊传》:“﹝ 桓伊 ﹞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 江 左第一。有 蔡邕 柯亭 笛,常自吹之。”亦省作“ 柯笛 ”、“ 柯亭 ”。 唐 李縠 《浙东罢府西归酬别张广文皮先辈陆秀才》诗:“ 兰亭 旧趾虽曾见, 柯 笛遗音更不传。”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温庭筠》:“﹝ 温庭筠 ﹞善鼓琴吹笛,云:‘有弦即弹,有孔即吹,何必爨桐与柯亭也。’” 清 纳兰性德 《水龙吟·题文姬图》词:“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柯亭嚮絶,四絃才断,恶风吹去。”

  • 基本含义
    指人们在困境中寻求帮助或支持时,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援助。
  • 详细解释
    成语“柯亭笛”源自《史记·李斯列传》中的故事。故事中,李斯是秦始皇的宰相,他曾经在某次旅途中遭遇到了强盗的袭击,被困在了一座荒凉的亭子里。正当他感到绝望时,突然听到了一阵笛声,原来是一个路过的船夫在亭子外吹奏笛子。船夫见李斯被困,立即停下船只,前来救援。由于船夫的意外援助,李斯得以脱离困境,后来成为了秦始皇的重要谋臣。因此,“柯亭笛”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在困境中得到了意外帮助的情景。
  • 使用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或危险时,可以使用“柯亭笛”来形容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援助,解决了问题或摆脱了困境。
  • 故事起源
    成语“柯亭笛”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史记》,详细描述了李斯被困亭子后得到船夫意外援助的情景。
  • 成语结构
    柯亭笛成语由三个字组成,其中“柯”是姓氏,“亭”是名词,表示亭子,“笛”是乐器。三个字合在一起,形象地描述了在困境中得到意外援助的情景。
  • 例句
    1. 当我遭遇车祸时,一位陌生人及时伸出援手,真是柯亭笛啊!2. 在创业的道路上,我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每次都能遇到柯亭笛,给予我力量和支持。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柯亭笛”的发音拆分为“柯亭笛”,可以想象自己被困在一个亭子里,突然听到了船夫吹奏的笛子声,帮助自己摆脱困境。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史记》等古代历史文献,了解更多关于李斯和秦始皇的故事,以加深对“柯亭笛”成语的理解和记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考试中遇到了难题,但老师给了我很多柯亭笛,帮助我解决了问题。2. 中学生:在参加比赛时,我遇到了困难,但我的队友给予了我柯亭笛,帮助我取得了胜利。3. 大学生及以上:在工作中,我遇到了挑战和困难,但我的同事给了我很多柯亭笛,支持我克服困难,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