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
ràng dé
  • 拼 音:ràng dé
  • 注 音:ㄖㄤˋ ㄉㄜ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逊让于有德之人。语本《书·舜典》:“ 舜 让于德,弗嗣。” 蔡沉 集传:“让于有德之人也。” 北周 庾信 《为晋阳公进玉律秤尺斗升表》:“白环表让德之符,玄珪告成功之瑞。” 倪璠 注引《帝王世纪》:“ 西王母 慕 舜 之德,来献白环。”
    (2).将自己的德行归功于他人。《礼记·祭义》:“天子有善,让德於天;诸侯有善,归诸天子。”
    (3).谦让的品德。《魏书·崔光韶传》:“属逢 唐 朝,耻无让德。”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四章:“且各曹长被举之人,亦必须让三让再以副举贤若 夔龙 之美事,及再三为大众所推乃得受之,以弘让德而镇嚣争焉。”

  • 基本含义
    指以德行为依归,以仁爱之心待人处事。
  • 详细解释
    让德是由“让”和“德”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让”意为让步、退让,表示为了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主动退让;“德”指的是道德、品德,即指以道德准则为依归。让德强调要以仁爱之心待人处事,主动退让,不计较个人得失,尊重他人权益,追求和谐共处。
  • 使用场景
    让德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教育引导、家庭教育和社交场合中。在教育引导方面,可以用来教育学生要宽容待人,学会退让;在家庭教育中,可以用来教育孩子要尊重他人,学会分享;在社交场合中,可以用来提醒人们要以和善、友好的态度对待他人,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
  • 故事起源
    让德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孟子·梁惠王上》一文中。据说,在春秋时期,齐国的梁惠王曾经对孟子说:“我有一种德行,叫‘让’。”孟子回答道:“贵国之‘让’,非所谓‘让’也。夫‘让’者,让于有道;‘有道’者,仁也。”这段对话表明了让德的真正含义是要以仁爱之心待人处事。
  • 成语结构
    Subject + 让 + Object + 德
  • 例句
    1. 他在工作中总是让德让利,与同事们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2. 孩子们通过让德的行为,展现了他们的友爱和宽容精神。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记忆让德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道德的引导下,主动退让,以仁爱之心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场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让德相关的其他成语或词语,例如“让步”、“退让”、“道德”等,以加深对这个主题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们应该让德,不欺负弱小的同学。初中生:在团队合作中,我们要互相让德,共同完成任务。高中生: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以德待人,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