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瓮图
jī wèng tú
  • 拼 音:jī wèng tú
  • 注 音:ㄐㄧ ㄨㄥˋ ㄊㄨ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描绘 宋 司马光 幼时打破水瓮拯救儿童故事的图画。 宋 惠洪 《冷斋夜话·活人手段》:“ 司马温公 童稚时与羣儿戏于庭,庭有大瓮,一儿登之,偶坠瓮水中,羣儿皆弃去。公则以石击瓮,水因穴而迸,儿得不死……至今 京 洛 间为《击瓮图》。”

  • 基本含义
    指通过图画或文字来记录下某个事件或事物的全部细节。
  • 详细解释
    击瓮图源自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据说,古时候有个人被派去打水,但他却借口找不到水瓮,敷衍了事。后来,这个人被上级要求画出打水的全过程,结果他却画了一个瓮的图案,以掩盖自己的懒散。这个故事中的“击瓮图”成为了一个贬义词,用来形容敷衍塞责、敷衍了事的行为。
  • 使用场景
    击瓮图主要用于形容某人敷衍塞责、敷衍了事的行为。可以用来描述工作中的不负责任、敷衍了事的态度,也可以用来形容学生在学习上的敷衍塞责、马虎的态度。
  • 故事起源
    击瓮图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内容见详细解释部分。
  • 成语结构
    击瓮图由三个汉字组成,其中“击”表示打击、敲打,“瓮”表示水瓮,“图”表示图画、图像。
  • 例句
    1. 他在工作中总是懒散敷衍,简直就是个击瓮图的典型。2. 这个学生对功课从来不认真,总是击瓮图,成绩自然不会好。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击瓮图的形象与懒散敷衍的态度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画一个瓮的图案,表示他只是在表面上敷衍了事,没有真正完成任务。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懒散敷衍行为相关的成语,例如“敷衍了事”、“敷衍塞责”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做作业的时候总是懒散敷衍,简直就是个击瓮图。2. 初中生:这个同学对课堂笔记从来不认真,总是击瓮图,考试成绩肯定不好。3. 高中生:他虽然每天都去图书馆看书,但只是敷衍了事,根本没有深入研究,真是个击瓮图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