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守
míng shǒu
  • 拼 音:míng shǒu
  • 注 音:ㄇㄧㄥˊ ㄕㄡ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对名分的遵守。《荀子·正名》:“今圣王没,名守慢,奇辞起,名实乱。”一说指掌正名的职官。 梁启雄 简释引 刘念亲 曰:“刑名、爵名、文名,各有其官守。圣王既没,名守惰慢,故奇辞起而无以正之。”
    (2).有贤名的郡守。《三国志·魏志·杜畿郑浑仓慈传赞》:“ 杜畿 宽猛克济,惠以康民; 郑浑 、 仓慈 恤理有方,抑皆 魏 之名守乎!”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名贼》:“为郡守而有名者曰名守。”

  • 基本含义
    指坚守名节,保持清誉。
  • 详细解释
    名守是由“名”和“守”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坚守名节,保持清誉。守即守护、保持,名即名誉、声望。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应该坚守自己的名誉和声望,不做任何有损名节的事情。
  • 使用场景
    名守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诱惑或困难时,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和道德标准,不做有损名誉的事情。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表扬一个人的高尚品德和坚定的意志。
  • 故事起源
    关于名守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起源,但它的含义与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名节”观念有关。在古代中国,名节是指一个人的名誉和道德操守。保持名节是古代士人非常重视的一种品德,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
  • 成语结构
    名守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守”和名词“名”组成。
  • 例句
    1. 他在职场上一直名守,从不做任何违背道德的事情。2. 这位作家一直以来名守自己的写作风格,不受商业利益的干扰。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名守”两个字与“名誉守护”联系起来记忆。想象一个人站在名誉的守卫岗位上,坚守自己的名誉,不允许任何人或任何事情来玷污它。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品德道德有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士人的名节观念以及其他相关的成语,如“守身如玉”、“守株待兔”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会名守我的诺言,不说谎话。2. 初中生:我们要在游戏中名守规则,不作弊。3. 高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名守学校的荣誉,不参与违纪行为。4. 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我们应该名守职业道德,不做不诚实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