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理
jī lǐ
  • 拼 音:jī lǐ
  • 注 音:ㄐㄧ ㄌㄧ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释义]
    (名)〈书〉皮肤的纹理。
    [构成]
    偏正式:肌(理
    [例句]
    她的肌理柔弱纤细。(作主语)

  • 英文翻译

    1.[书] (皮肤纹理) texture; skin texture

  • 详细解释

    (1).皮肤的纹理。 唐 杜甫 《丽人行》:“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清 赵翼 《问鱽鱼》诗:“胡为肌理如凝脂,锋鋩似丛棘。”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三章:“且皮肤相当白,肌理相当细。”
    (2).指器物、花木、果实、水土等表面的纹理。 汉 蔡邕 《弹棋赋》:“设兹文石,其夷如砥。采若锦繢,平若停水。肌理光泽,滑不可屡。” 宋 蔡襄 《荔枝谱》二:“若夫厚皮尖刺,肌理黄色,附核而赤,食之有查,食已而涩,虽无酢味,自亦下等矣。” 金 党怀英 《琼花木后土像》诗:“诊材归好事,肌理緻且坚。”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箸议》第十九:“ 乾隆 初,有言东南之土肌理横,故宜水;西北之土肌理直,故不宜水。”

  • 基本含义
    肌肉的纹理和质感。也可指事物的纹理和质感。
  • 详细解释
    肌理一词最初用于描述肌肉的纹理和质感,后来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纹理和质感。它强调了肌肉或事物表面的纹理和质感是由于内部结构和组织的特点所决定的。
  • 使用场景
    肌理一词常用于描述人体艺术、绘画、摄影等领域中,用来形容肌肉和事物的纹理和质感。它也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形容食物的口感、纺织品的手感等。
  • 故事起源
    肌理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一书中,用来描述人体的肌肉纹理和质感。后来,这个词逐渐扩展到描述事物的纹理和质感。
  • 成语结构
    肌理是一个形容词词语。
  • 例句
    1. 这幅画的肌理十分细腻,让人感受到了艺术家的用心之处。2. 这块木头的肌理很美,可以用来制作高档家具。
  • 记忆技巧
    可以将肌理与肌肉的纹理和质感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词语的含义。此外,可以通过观察和感受事物的纹理和质感,加深对肌理这个词语的理解和记忆。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肌理相关的词语,如肌肉、纹理、质感等,可以进一步拓展对这个主题的学习。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块石头的肌理很特别,有许多不同的颜色和纹路。2. 初中生:我喜欢绘画,特别喜欢描绘人物的肌理和表情。3. 高中生:这本小说的描写非常细腻,通过对人物的肌理描绘,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4. 大学生:我正在学习摄影,对于捕捉事物的肌理和质感非常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