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弓
tóng gōng
  • 拼 音:tóng gōng
  • 注 音:ㄊㄨㄙˊ ㄍㄨㄙ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朱漆弓。古代天子用以赐有功的诸侯或大臣使专征伐。《书·文侯之命》:“用賚尔秬鬯一卣,彤弓一,彤矢百。” 孔 传:“诸侯有大功,赐弓矢,然后专征伐。彤弓以讲德习射,藏示子孙。”《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 杨伯峻 注:“彤弓、彤矢与下玈弓矢,俱以所漆之色言之。” 汉 韦贤 《劝励》诗:“彤弓斯征,抚寧遐荒。”《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窃念本朝七否,巨业沦胥,攀鼎驾以长违,抚彤弓而自咎。”
    (2).《诗·小雅》篇名。古代天子宴享有功诸侯赐以弓矢时的乐歌。《左传·文公四年》:“ 卫 宁武子 来聘,公与之宴,为赋《湛露》及《彤弓》。” 清 张逸少 《北征凯旋诗》:“归来颁赏賚,燕饗赋《彤弓》。”

  • 基本含义
    形容弓弩的颜色鲜红明亮,也用来比喻英勇的壮丽之景。
  • 详细解释
    彤弓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彤”指的是鲜红色,也可以表示皇帝的朱红色袍子;“弓”指的是弓弩。将彤弓两个字放在一起使用,形容弓弩的颜色鲜红明亮,也用来比喻英勇的壮丽之景。
  • 使用场景
    彤弓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壮丽的景象或英勇的气势。比如可以用来形容夕阳下的红彤彤的云彩,或者英勇的战士手持彤弓出征的场景。
  • 故事起源
    彤弓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昭公十二年》:“姜子牙曰:‘彤弓之歌,歌之哀矣!’”。这句话出自春秋时期的左传,讲述了姜子牙为周武王制作的一把红色弓弩。这把弓弩用朱红色的漆涂制而成,非常鲜艳夺目。后来,人们就用“彤弓”来形容颜色鲜红明亮的弓弩,或者用来比喻壮丽的景色。
  •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夕阳下,天空的云彩变得红彤彤的,美丽极了。2. 壮丽的雄鹰展翅飞翔,彤弓一般的身姿让人赞叹不已。
  • 记忆技巧
    可以用“彤弓”这个词的发音来记忆,将“彤”字与鲜红的颜色联系起来,将“弓”字与弓弩的形状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更容易地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更多与颜色、景色、武器相关的成语,例如“丹青妙手”、“金戈铁马”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夕阳下,天空的云彩变成了红彤彤的颜色。2. 初中生:英勇的战士手持彤弓,勇往直前。3. 高中生:那个地方的风景壮丽非凡,如同一幅彤弓画卷。4. 大学生:他的英勇壮丽的事迹,犹如彤弓一般,让人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