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督
zǒng dū
  • 拼 音:zǒng dū
  • 注 音:ㄗㄨㄙˇ ㄉㄨ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总督 zǒngdū
    (1) [governor]∶明初在用兵时派往地方巡视监察的官员;清朝始正式成为地方最高长官,一般管辖两省的军事和政治,也有管三省或只管一省的
    总督胡宗宪。——《明史》
    (2) [governor-general]∶英法等国派驻殖民地的最高统治官员
    加拿大总督
    (3) [viceroy]∶英国国王派驻自治领的代表

  • 英文翻译

    1.governor-general; governor; viceroy

  • 详细解释

    (1).总管督率。《汉书·叙传下》:“ 昭宣 承业,都护是立,总督城郭,三十有六。”《南史·王猛传》:“未之镇,而 隋 师济 江 , 猛 总督所部赴援。”《明史·神宗纪一》:“ 南京 兵部右侍郎 邢玠 总督 川 贵 军务。”
    (2). 南北朝 统兵将领之通称。《南史·萧摩诃传》:“吾为总督,必须身居其后。”《北史·李平传》:“陛下不以臣不武,委以总督之任。”
    (3).官名。 明 代初期在用兵时派部院官总督军务,事毕即罢。 成化 五年始专设 两广 总督,后各地逐渐增置,成为定制。 清 代始正式以总督为地方最高长官,辖一省或二三省,综理军民要政,例兼兵部尚书及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另有主管河道及漕运事务者称河道总督、漕运总督。
    (4).宗主国驻在殖民地的最高统治官员。在 英联邦 内 英 王任命的自治领最高级官员也叫总督。

  • 基本含义
    总督是指受皇帝或上级政府委派,负责管理一定地域的高级官员。
  • 详细解释
    总督一词源于古代中国的官制,是指由皇帝或上级政府委派,负责管理一定地域的高级官员。总督在地方上担负着政府的重要职责,包括维护治安、管理经济、推行政策等。总督的权力较大,地位较高,因此成为了一个表示权威和地位的象征。
  • 使用场景
    总督一词常用于形容某个人或组织在特定领域内具有最高权威和管理能力。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在某个领域内具有全面掌控的能力。
  • 故事起源
    总督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古代官制中,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在秦朝,总督是由皇帝委派的高级官员,负责管理地方事务。随着时间的推移,总督一词逐渐演变为表示权威和地位的象征。
  • 成语结构
    总督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1. 他在这个行业里是个总督,几乎没有人能比得上他的管理能力。2. 这位总督严格执行政策,使得这个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总督这个词与“总控”进行联想,总督就像是在某个领域内具有全面掌控能力的人。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官制和官职,以及不同朝代中总督的职责和权力范围的变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想当一个总督,可以管理整个学校。2. 初中生:他在游戏中是个总督,指挥整个团队取得了胜利。3. 高中生:我希望将来成为一个总督,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4. 大学生:他在实习期间展现出了总督的才能,得到了老板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