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口
téng kǒu
  • 拼 音:téng kǒu
  • 注 音:ㄊㄥˊ ㄎㄡ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同“ 滕口 ”。张口放言。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腾口因成痏,吹毛遂得疵。” 宋 王安石 《和平甫寄陈正叔》:“此道废兴吾命在,世间腾口任云云。” 清 马建忠 《适可斋记言·借外债以开铁道说》:“如此,则他日考求西学,小儒不至咋舌,清议不至腾口矣。”

  • 基本含义
    指飞快地说话或者快速地表达某种观点或意见。
  • 详细解释
    腾口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腾”表示快速、迅猛的动作,第二个字“口”指口头表达。腾口的意思是指飞快地说话或者快速地表达某种观点或意见。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某人在一段时间内连续不断地说话或者表达意见,通常表示该人言辞激烈、语速快、声音高。
  • 故事起源
    腾口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典故。相传,宋代学者朱熹在教授学生的时候,他的学生们总是争先恐后地发言,为了能够获得机会说话,他们争相跃然腾空,甚至有的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都站不住脚,仿佛被腾飞的口舌所驱使。因此,人们形容某人连续不断地说话或者表达意见时,常用“腾口”来形容。
  • 成语结构
    腾口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腾”表示动作,作为动词,而“口”则表示动作的对象,作为宾语。
  • 例句
    1. 他一见到问题就腾口而出,连续发表了五个意见。2. 在会议上,他腾口说了一大堆,却没有实质性的建议。
  • 记忆技巧
    要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口若悬河,说话连续不断,声音飞快地从嘴里腾飞出来,这样就能够联想到“腾口”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如果对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说话、沟通相关的成语,如“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听到了一个很有趣的笑话,忍不住腾口说了出来。2. 初中生: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我们都腾口回答,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3. 高中生:在辩论赛上,我们需要腾口说出自己的立场和论据,以说服对方和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