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拼音:
拼音:
注 音:
繁体字:
闰秒
读音:rùn miǎo
英文名称:leap second
定义:为保持协调世界时接近于世界时时刻,由国际计量局统一规定在年底或年中(也可能在季末)对协调世界时增加或减少1s。
闰秒(或称跳秒)是对协调世界时作出加一秒或减一秒的调整。国际原子时的准确度为每日数纳秒,而世界时的准确度为每日数毫秒。对于这种情况,一种称为协调世界时的折中时标于1972年面世。为确保协调世界时与世界时相差不会超过0.9秒,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会在协调世界时内加上正或负一整秒。这一技术措施就称为闰秒。
闰秒方法
是否加入闰秒由位于巴黎的国际地球自转和参考座标系统服务决定,在格里历的每年6月或12月的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分钟进行跳秒或不跳秒,也就是说每年的这两个一分钟并不就是等于60秒,而是在60秒上下变化。
如果闰秒,则这一秒是被加在第二天的00:00:00前的。当决定加入正闰秒的时候,当天23:59:59的下一秒当记为23:59:60,然后才是第二天的00:00:00。如果是负闰秒的话,23:59:58的下一秒就是第二天的00:00:00了。
现时所有闰秒都是正闰秒。
成因原理
科学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基于地球自转的天文测量而得出的“世界时”和以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原子时”。“世界时”由于地球自转的不稳定会带来时间的差异,“原子时”则是相对恒定不变的。这两种时间尺度速率上的差异,一般来说一至二年会差大约1秒时间。
1971年国际计量大会通过决议:使用“协调世界时”来计量时间。当“协调世界时”和“世界时”之差超过0.9秒时,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IERS)就负责对“协调世界时”拨快或拨慢1秒,这就是闰秒。
作用影响
按照这几十年来已知的差异来测算,大约5000年后“原子时”会比“世界时”快1个小时,所以就要通过闰秒来进行调整。自1971年首次增加闰秒以来,“协调世界时”已经调整了24个闰秒。事实上,从1958年“原子时”诞生至2006年,两个计时系统之间已累计差了33秒,也就是说地球自转慢了半分钟左右。
不足之处
对于授时机构、通信、航天、电子等时间精度要求较高的领域而言需要时间的连续性。有些领域的科研需要“原子时”,全球卫星导航精确到纳秒,而卫星发射需要精确到微秒以上。
因此,时间作为一个系统内部参数要求尽可能的连续,闰秒的出现,只能起到弥补和修正的作用,但客观上导致了时间的中断。
现实案例
例如,2006年,国际上实施了“闰秒”。由于“北京时间”比“协调世界时”早8个小时,因此我国调整闰秒的时间在2006年1月1日的早晨。当时我国的时钟通过这样的方式拨慢:7时59分59秒、7时59分60秒、8时00分00秒。而通常情况下,时间是从7时59分59秒直接调到8时整的。国家授时中心通过时间频率发播监测控制站的时号程序控制器来调整这1秒钟。授时中心的所有接收时码信息的用户,都以这种方式接收到授时系统中发布的这一调整信息。
相关争议
计时工具
位于经线零度的英国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实行“平均太阳时”,即太阳直照在该天文台子午仪中心子午在线的时间,计算一天的始终。惟自1972年以来,科学家留意到地球自转减慢,影响到太阳直照落点时间,天文台要三番四次添加“闰秒 ”,以保持国际公认的“标准时间”地位。
一些科学家便认为,格林威治时间应由位于法国巴黎外的“国际原子时间 ”(International Atomic Time)所取代,因为后者采用先进技术运算,可准确显示到小至纳秒,何况闰秒添加往往很混乱,有时像今年是12月31日结束时添加,但有时却是在6月30日结束时插入。此外,从卫星导航、供电到流动通讯等,凡事都可能因为疏忽那1秒,或未能及时在不同时区加闰,引发程序系统问题。
反对者称,原子时间“太精确”也会带来问题,因为人类早已习惯以“日居正中”作为中午的标准,但若改用原子钟计时,在地球越转越慢下,千年后的人类将发现,“日居正中”将是下午1时。另外,GMT计时是大英帝国昔日称雄世界的见证,事关民族荣耀,英国人显然不愿改用法国计时作为国际标准。
交付表决
全球定位系统服务界面委员会在得克萨斯州沃斯堡举行的第47届会议中宣布,他们已经邮寄出停止闰秒的表决案。这项表决案的计划是:2008年4月:国际电信联盟的工作小组将递交给研究小组关于劝说停止闰秒的7A建议项目;在2008年,研究小组将通过经由邮件让各会员国投票表决该议案;2011年,如果70%以上的会员国同意,国际电信会议将批准该建议案;2013年,如果70%以上的会员国投票废止闰秒,闰秒将停止使用,并且世界时(UTC)将成为连续的时间刻度尺。
2011年,美国、日本、法国等已向国际电信联盟递交了以原子时取代格林威治时间的申请。中、英两国明确表示反对。2012年1月,拥有145年历史、负责信息通信技术事务的联合国主导机构——国际电信联盟,将最终宣布是否调整。
我国曾于2008年和2009年在国际电信联盟会议上,两次向国际电信联盟提交过书面建议书,并口头发言,表示我国的态度是希望保持现有国际标准时间的定义不变,即继续保留“世界时”。
现实影响
虽然只是小小的1秒,但对人类的意义非同小可,如果“全球罢工”——国际上都不调整时间,按照以往的记录的偏差结果预测,大约5000年左右,人类使用的时间就会和自然时间有1个小时的误差,那时,习惯了的烈日当头不再是正午12点,而是出现在下午1点。
如果单个国家单独拒绝“闰秒”,一些高精度的系统就无法和世界衔接,比如小到股票交易,大到卫星上天,都会出现一系列的“蝴蝶效应”。专家说,普通人并不在意自己的手表快一点或慢一点,但对航天、电子通信、全球定位系统等领域而言,几十亿分之一秒的误差也可能导致重大问题。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当卫星上天时,监测系统上1秒的误差将直接导致无法定位卫星位置。
1秒钟其实也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证券交易、银行转账等过程中完全不能忽视1秒的重要性。例如,汇率变动的时间单位介于秒和毫秒之间,1秒之内,汇率可以跳动好几次;而在进行证券交易时,很多时候分秒必争,而争的往往就是短暂的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