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rén qín jù wáng ㄖㄣˊ ㄑㄧㄣˊ ㄐㄨˋ ㄨㄤˊ

    人琴俱亡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王子猷 、 子敬 俱病篤,而 子敬 先亡…… 子敬 素好琴,﹝ 子猷 ﹞便径入坐灵牀上,取 子敬 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 子敬 子敬 ,人琴俱亡!’慟絶良久,月餘亦卒。”后因以“人琴俱亡”为睹物思人,痛悼亡友之典。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尝抱人琴俱亡之惧,逢人即詔之学韵。” 鲁迅 《二心集·做古人和做好人的秘诀》:“现在 柔石 的遇害,已经有一年余了……所谓‘人琴俱亡’者,大约也就是这模样的罢。”亦作“ 人琴两亡 ”。 唐 张说 《为人作祭弟文》:“予羸老矣,伤心几何。人琴两亡,命也命也。”《旧唐书·文苑传中·贺知章》:“丹壑非昔,人琴两亡,惟旧之怀,有深追悼。”亦作“ 人琴俱逝 ”。 清 王鹏运 《彊村词序》:“人琴俱逝,赏音闃然。”亦省作“ 人琴 ”。 唐 刘禹锡 《和西川李尚书汉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重题》诗:“人琴久寂寞,烟月若平生。” 宋 刘克庄 《风入松·福清道中作》词:“细思二十年前事,叹人琴,已矣俱亡。” 郁达夫 《题诸真长<病起楼图>》诗之二:“痛绝人琴又一春,市楼诗梦久成尘。”

  • 基本含义
    指人和琴同时消亡,形容人才和宝贝同时丧失。
  • 详细解释
    成语“人琴俱亡”源自于古代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琴师因失去了心爱的琴而绝望自杀的故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人才和宝贝同时丧失,形容十分可惜和遗憾。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个人或事物的损失程度非常大,且不可挽回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某人失去了重要的机会或宝贵的财物,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事物的毁坏程度。
  • 故事起源
    据传,这个成语的故事源自于战国时期的一个故事。故事中,有一个名叫聂政的官员,他非常擅长弹琴,琴技高超。有一天,他将自己的心爱的琴借给一位朋友,结果朋友却把琴弄坏了。聂政因此非常伤心,终日郁郁寡欢,最终自杀身亡。这个故事成为了“人琴俱亡”这个成语的起源。
  • 成语结构
    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人”、“琴”、“俱”和“亡”。
  • 例句
    1. 他在火灾中失去了家人和所有的财产,真是人琴俱亡啊。2. 这位画家的作品在一场意外中被毁,他的心情可想而知,简直是人琴俱亡。
  • 记忆技巧
    可以使用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弹奏一把珍贵的琴时,不小心摔倒了,琴完全损坏,而人也因此而死亡,形成了“人琴俱亡”的场景。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音乐、艺术相关的成语,如“琴瑟和鸣”、“画龙点睛”等,可以进一步丰富你的词汇量,并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今天早上不小心把我最喜欢的玩具弄丢了,真是人琴俱亡啊!2. 初中生:我昨天考试不小心把答案忘了,结果成绩很差,感觉人琴俱亡。3. 高中生:我在比赛中犯了一个低级错误,错失了夺冠的机会,感觉人琴俱亡,非常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