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日
wèi rì
  • 拼 音:wèi rì
  • 注 音:ㄨㄟˋ ㄖ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畏日 wèirì
    [scorching sun] 烈日。畏通“隈”
    夏与畏日争。——[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 详细解释

    (1).《左传·文公七年》:“ 赵衰 ,冬日之日也; 赵盾 ,夏日之日也。” 杜预 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后因称夏天的太阳为“畏日”,意为炎热可畏。 唐 杜甫 《过洞庭湖》诗:“破浪南风正,回檣畏日斜。” 宋 苏轼 《春贴子词·皇太妃阁》之四:“自有梧楸鄣畏日,仍欣麦黍报丰年。”
    (2).怕犯日忌。古人迷信,认为某些年、月、日不宜做某种事情,称为日忌。 唐 柳宗元 《三戒·永某氏之鼠》:“ 永 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

  • 基本含义
    害怕太阳或者阳光。
  • 详细解释
    畏日是一个汉语成语,由“畏”和“日”两个字组成。畏意为害怕、恐惧,日指太阳或者阳光。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害怕太阳或者阳光的情况。
  • 使用场景
    畏日一词常用于形容人们因为害怕太阳或者阳光而采取避免的行为。它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炎热的夏天里避免暴晒,或者是因为怕晒而不愿意外出活动的情况。
  • 故事起源
    关于畏日的故事并不多见,但有一种说法是,这个成语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杨贵妃的美女,她非常害怕太阳和阳光,因此总是躲避它们。后来,人们就用“畏日”来形容害怕太阳或者阳光的行为。
  • 成语结构
    畏日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畏”和名词“日”组成。
  • 例句
    1. 他因为怕晒而总是畏日不出门。2. 在炎热的夏天,很多人都会畏日避暑。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畏日”相关的情景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例如,想象一个人因为害怕阳光而躲在阴暗的角落里,这样可以帮助记忆“畏日”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天气相关的成语,例如“晴天霹雳”、“风雨如晦”等,可以帮助拓展词汇和理解汉语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畏日不愿意去海边玩沙子。2. 小学生:她畏日不敢参加户外运动课。3. 初中生:他因为畏日而总是戴着太阳镜。4. 高中生:夏天来了,很多人都开始畏日避暑。5. 大学生:他在海滩上畏日躲在遮阳伞下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