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言竦论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wēi yán sǒng lùn ㄨㄟ ㄧㄢˊ ㄙㄨㄙˇ ㄌㄨㄣˋ

    危言竦论(危言竦論) 

    使人感到惊恐或震动的言论。 严复 《有如三保》:“今之从政者,大抵五通神,东西洋诸国为狂生而持危言竦论、痛苦流涕以道之者,则乡愚也。”《黑籍冤魂》第二四回回目:“滞魄幽魂现形惊异类,危言竦论改过望同胞。”

  • 基本含义
    危言:危险的言论;竦论:紧张的议论。形容人言论悲观、恐慌,夸大事态。
  • 详细解释
    危言竦论指言辞悲观、恐慌,夸大事态的言论。形容人对事情过于紧张、担心,以及对未来的发展持悲观态度。
  • 使用场景
    危言竦论常用于形容某人对某种情况或问题过于悲观,夸大其词,没有实际根据的言论。可以用于讽刺、批评某人的言论过于消极。
  • 故事起源
    危言竦论这个成语在《汉书·董仲舒传》中有记载。董仲舒是西汉的一位著名思想家,他在一次朝廷上的辩论中,对当时的国家政策持悲观态度,提出了许多消极的言论。后来,这些言论被人们用来形容悲观、夸大事态的言论,成为了成语“危言竦论”。
  • 成语结构
    危言竦论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危言”表示危险的言论,“竦论”表示紧张的议论。两个词的结合形成了这个成语的意义。
  • 例句
    1. 他总是喜欢危言竦论,把事情想得太糟糕了。2. 别听他的危言竦论,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和造句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高处,不停地说着危险的话,同时周围的人们都在紧张地议论。造句时可以使用“他总是喜欢危言竦论”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如果想进一步学习成语,可以了解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比如“胆小如鼠”、“杞人忧天”等。可以通过阅读成语故事、参加成语比赛等方式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危言竦论,说我们的考试会很难。2. 初中生:别听他的危言竦论,我们一定能够成功的。3. 高中生:他的危言竦论让大家都感到很紧张,但实际上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4. 大学生:在讨论国家发展问题时,他提出了很多危言竦论,但并没有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