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左
mán zuǒ
  • 拼 音:mán zuǒ
  • 注 音:ㄇㄢˊ ㄗㄨㄛ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即蛮夷。 隋 唐 时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沅水》:“ 武陵 有五溪,谓 雄溪 、 樠溪 、 无溪 、 酉溪 、 辰溪 。其一焉,夹溪悉是蛮左所居,故谓此蛮 五溪蛮 也。”《周书·乐逊传》:“民多蛮左,未习儒风。”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北史合魏齐周隋书三·蛮左》:“《隋地志》末段云:‘ 南郡 夷陵 诸郡,多杂蛮左。’……蛮左,即蛮夷,乃当时语。”参见“ 蛮夷 ”。

  •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思想或行为偏激、过激。
  • 详细解释
    蛮左一词源于“蛮横”和“左倾”的结合,用来形容人的思想或行为偏激、过激。蛮横指的是蛮夷的横行霸道,而左倾则指的是左派思想的过激倾向。蛮左一词通常用来批评那些思想或行为偏激、过激的人。
  • 使用场景
    蛮左一词常用于讽刺、批评或警示某些人的思想或行为过于偏激,不顾实际情况。它可以用来描述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中的人或事件。
  • 故事起源
    蛮左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大陆的网络上,用于讽刺一些过激的左派思想。随着网络的普及,这个词逐渐被广泛使用,并进入了日常口语中。
  • 成语结构
    蛮左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1. 他的言论过于蛮左,完全脱离了实际情况。2. 这个组织的行为太蛮左了,根本不考虑其他人的利益。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蛮左一词。可以想象一个人蛮横地向左倾斜,表达了思想或行为过激的意思。
  • 延伸学习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蛮左一词的使用和相关内容,可以查阅相关的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资料,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为太蛮左了,老师都不喜欢他。2. 初中生:这个政治家的思想有些蛮左,不符合实际情况。3. 高中生:他的观点太蛮左了,完全不考虑其他人的意见。4. 大学生:这个社团的活动有些蛮左,不太符合我们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