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山
jīng shān
  • 拼 音:jīng shān
  • 注 音:ㄐㄧㄥ ㄕㄢ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山名。在今 湖北省 南漳县 西部。 漳水 发源于此。山有 抱玉岩 ,传为 楚 人 卞和 得璞处。《书·禹贡》:“导 嶓冢 ,至于 荆山 。” 孔 传:“ 荆山 在 荆州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禹贡》:‘ 荆 及 衡阳 惟 荆州 。’盖即 荆山 之称,而制州名矣。故 楚 也。”
    (2).山名。在今 陕西省 富平县 西南。相传 禹 铸鼎于此。《书·禹贡》:“导 岍 及 岐 ,至于 荆山 。” 孔颖达 疏:“《地理志》云:《禹贡》北条 荆山 在 冯翊 怀德县 南。”《后汉书·郡国志一·冯翊》 刘昭 注引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 禹 铸鼎於 荆山 ,在 冯翊 怀德 之南,今其下﹝有﹞ 荆渠 也。”
    (3).山名。在今 河南省 灵宝县 阌乡 南。相传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于此。亦名 覆釜山 。《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
    (4).山名。在今 安徽省 怀远县 西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淮水》:“《郡国志》曰:‘ 平阿县 有 当涂山 , 淮 出于 荆山 之左, 当涂 之右,奔流二山之间,西扬涛北注之。’”《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帝驰至 荆山洪 ,距 赵步 二百餘里。” 胡三省 注:“ 荆山 在 濠州 钟离县 西八十三里,即 梁武帝 筑堰之地,今 怀远军 正治 荆山 。”

  • 基本含义
    指险峻的山峰或山岭。
  • 详细解释
    荆山是指山势险峻,山峰高耸的山岭。它形容山势险峻,高耸入云,给人一种威严、雄壮的感觉。荆山也可以比喻困难重重的局面或艰险险峻的环境。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山势险峻、高耸入云的山岭,也可以用来比喻困难重重的局面或艰险险峻的环境。在写作、演讲、讲故事等场景中可以使用。
  • 故事起源
    荆山一词最早出现在《淮南子·山海经》中,其中记载了中国古代山川的地理情况。荆山在古代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视为险峻、雄壮的象征。
  • 成语结构
    荆山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1. 那座荆山高耸入云,给人一种壮丽的美感。2.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要像攀登荆山一样勇往直前。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荆山"与"险峻、高耸入云"等词语联系起来进行记忆。也可以尝试将荆山的形象与自己熟悉的山峰进行联系,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更多与荆山相关的文化、地理知识,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山川地理的特点。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荆山高耸入云,像一座巨大的壮丽城堡。2. 初中生:攀登荆山的道路十分险峻,需要我们付出更多努力。3. 高中生: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要勇往直前,像攀登荆山一样。以上是关于“荆山”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