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pú sà mán
  • 拼 音:pú sà mán
  • 注 音:ㄆㄨˊ ㄙㄚˋ ㄇㄢ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 唐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子夜歌》、《重迭金》。小令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转两平韵。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 大中 初……其国( 女蛮国 )人危髻金冠,瓔珞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当时倡优遂製‘菩萨蛮曲’。” 明 杨慎 《丹铅总录·诗话·菩萨鬘》:“ 唐 词有‘菩萨蛮’,不知其义。按小説, 开元 中, 南詔 入贡,危髻金冠,瓔珞被体,故号‘菩萨鬘’,因以製曲。”
    (2).曲牌名。属北曲正宫。字数与词牌前半阕同,用在套曲中。
    (3). 宋 代称伊斯兰教徒为菩萨蛮,阿拉伯文的音译。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乐府有《菩萨蛮》,不知何物,在 广 中见呼蕃妇为菩萨蛮因识之。”

  •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心地善良,慈悲为怀,行为端庄,举止温和。
  • 详细解释
    菩萨蛮出自《红楼梦》一书中,原意为佛菩萨的儿子。后来引申为形容人的品德高尚,慈悲为怀,具有救人于水火之中的精神。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心地善良,行为温和,举止端庄,懂得关心他人。
  • 使用场景
    菩萨蛮这个成语常用于赞美一个人的善良和慈悲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待他人的态度友善温和,善解人意。常用于夸奖一个人的品德高尚,值得学习和崇敬。
  • 故事起源
    菩萨蛮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在故事中,贾母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贾宝玉的善良和慈悲心,赞美他具有佛菩萨的品质。
  • 成语结构
    菩萨蛮是一个四字成语,由“菩萨”和“蛮”两个字组成。其中,“菩萨”指佛教中的菩萨,意味着慈悲为怀;“蛮”指温和、柔和的意思。
  • 例句
    1. 他对待他人总是温和有礼,真是个菩萨蛮。2. 她的善良和慈悲心让人感动,真是个菩萨蛮。
  •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菩萨蛮”这个成语的发音与“普撒满”相似,可以联想到普遍撒满善良和慈悲心。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佛教文化中的菩萨,以及其他与善良和慈悲心相关的成语,如“慈悲为怀”、“德高望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对同学们总是很友善,像个小菩萨蛮一样。2. 初中生:她的善良和慈悲心让人感动,真是个菩萨蛮。3. 高中生:他的行为举止总是很端庄,是个真正的菩萨蛮。4. 大学生:在社会上,我们应该学会做个菩萨蛮,关心他人,帮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