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献
jié xiàn
  • 拼 音:jié xiàn
  • 注 音:ㄐㄧㄝ ˊ ㄒㄧㄢ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逢节日向帝王敬献贡物。 唐 刘禹锡 《贺赦表》:“停藩方节献之礼,以惠疲人;回榷管餘羡之财,以资京邑。”

  • 基本含义
    指能节制自己的欲望,将自己的财物或者其他东西奉献出来,为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福祉做出贡献。
  • 详细解释
    节献是由“节”和“献”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节”表示节制、克制的意思,“献”表示奉献、贡献的意思。节献的基本含义是指能够自我节制,将自己的财物、时间、精力等有价值的东西奉献出来,为公共利益或他人福祉做出贡献。
  • 使用场景
    节献一词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不为个人私利而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财物等,为社会、国家或他人做出有益的贡献。可以用来表达对有高尚品德的人的赞扬,也可以用来鼓励他人奉献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
  • 故事起源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记载了一个关于节献的故事。昭公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君主,他因为国家贫困,百姓生活困苦,决定奉献自己的财物给百姓。他将自己的房子、车马、珍宝等奉献出来,帮助百姓渡过难关。这个故事成为了节献这个成语的起源。
  • 成语结构
    节献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节”和动词“献”组成。
  • 例句
    1. 他一直节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为社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2. 她将自己的积蓄节献给了慈善机构,帮助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住节献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手持一把锯子,要在一个大树上节掉一段,然后将这段树木献给别人,表示他的节制和奉献精神。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奉献、贡献相关的成语,如“奉献”、“贡献”、“救死扶伤”等。也可以学习相关的故事和文化背景,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对于奉献精神的重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学习昭公奉献的精神,努力用自己的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2. 初中生:我希望将来能够成为一个有节献精神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3. 高中生:只有具备节献精神,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4.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具备奉献精神,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