诘断
jié duàn
  • 拼 音:jié duàn
  • 注 音:ㄐㄧㄝ ˊ ㄉㄨㄢ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审讯判决;查办断案。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旧闻·席氏多贤》:“武官不得受民词,擅詰断,权归有司。”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一砖适中 辛五 ,脑裂死,惊呼扰攘,竟不得击者主名,官司莫能詰断。”

  • 基本含义
    指严正地质问和批评,以揭露事实真相或指出错误。
  • 详细解释
    诘断是由“诘”和“断”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诘,意为质问、追问;断,意为判决、判定。诘断的意思是通过严正的质问和批评,揭露事实真相或指出错误。
  • 使用场景
    诘断常用于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的严厉批评和质问。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质疑他人的行为、揭露不公正的事情或指出错误的观点等情境。
  • 故事起源
    诘断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孟子·梁惠王上》一篇文章中。文章讲述了梁惠王与孟子的对话,孟子通过诘问梁惠王的行为,揭示了他的错误和不合理之处。从此,诘断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用于形容严厉的质问和批评。
  • 成语结构
    诘断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诘”和动词“断”组成。
  • 例句
    1. 他对那位政府官员的贪污行为进行了严厉的诘断。2. 老师对学生的不认真学习进行了一番诘断。
  • 记忆技巧
    可以将“诘”字与“质问”联系起来,将“断”字与“判定”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诘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类似含义的成语,例如“质疑”、“指责”等,可以拓宽对于批评和质问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同学们的不守纪律进行了严厉的诘断。2. 初中生:老师对我们的作文进行了详细的诘断,指出了我们的不足之处。3. 高中生:老师对我们的论文进行了严肃的诘断,帮助我们提升写作水平。4. 大学生:教授在讲座中对学术界的现状进行了尖锐的诘断,引起了大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