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质烂柯
wáng zhì làn kē
  • 拼 音:wáng zhì làn kē
  • 注 音:ㄨㄤˊ ㄓㄧˋ ㄌㄢˋ ㄎㄜ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信安郡 石室山 , 晋 时 王质 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棊而歌。 质 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 质 ,如枣核。 质 含之,不觉飢。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 质 起,视斧柯尽烂。既归,无復时人。”后喻山中方数日,世上已千年。亦用为醉心棋艺的典实。《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仙家每每好此,所以有 王质 烂柯之説。”

  •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品德败坏,无法挽回。
  • 详细解释
    王质烂柯是由“王质”和“烂柯”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王质”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王质,他是一个善良而聪明的人,但因为不幸与坏人结交,最终被坏人败坏了品德;“烂柯”指的是柯树的果实烂熟后的样子。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了“王质烂柯”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本来有潜力或优秀的人,因为与坏人交往或受坏人影响,最终败坏了自己的品德。
  • 使用场景
    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败坏,无法挽回。可以用于描述某个人在道德或行为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已经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
  • 故事起源
    《庄子·天运》记载了王质烂柯的故事。相传王质是一个聪明而善良的人,但他不幸结交了一个坏人,最终被坏人败坏了自己的品德。这个故事通过“王质烂柯”这个成语传扬开来,用来告诫人们要慎重选择交友,避免受坏人的影响。
  • 成语结构
    主体部分为“王质烂柯”,其中“王质”为人名,表示一个本来有潜力或优秀的人;“烂柯”表示烂熟的柯树果实,暗喻败坏了的品德。
  • 例句
    1. 他原本是个很有前途的年轻人,可惜最后成了一个王质烂柯。2. 这个公司的创始人因为贪污腐败,最终也成了一个王质烂柯。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王质烂柯”与王质的故事联系起来,形象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同时,可以将“王质烂柯”与品德败坏、无法挽回等词语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成语,如“败坏人心”、“败坏风气”等,以丰富自己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原本是个好学生,可惜最后变成了一个王质烂柯。初中生:这个明星因为吸毒而成了一个王质烂柯。高中生:他本来是个很有潜力的运动员,可惜最后却成了一个王质烂柯。大学生:这个政治家因为贪污腐败,最终也成了一个王质烂柯。